上個月,韓國演藝圈元祖女神崔智友時隔四年重返銀幕,關於她老公身份的話題,又一次被提起。
其中最為惡毒、同時又最具討論度的說法,當然還是「牛郎上岸」說。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這裡回看:崔智友重回銀幕,韓劇啟蒙女神結婚4年,老公身份仍然是謎
崔智友的老公,至今只有這個背影曝光
其實,日韓娛樂場所縱然不免藏污納垢,但也絕不像一般描述里那般聲色犬馬、男盜女娼、罄竹難書。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日本典型娛樂場所之一、也就是俗稱「牛郎店」的真相。
「牛郎」的歷史與現狀
日本第一家「牛郎店」,開辦於1965年。當時的日本,正處在經濟騰飛的快速道上。
世界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1965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為88億美元,居美國、西德、英國、法國之後,排名第五。1966年超過法國,1967年超過英國,1968年超過西德,成為資本主義陣營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強國。
1960年代的日本,已相當繁華
1964年東京奧運會圓滿閉幕,日本國民高度自信,女性地位水漲船高。大量有著良好教育背景、就職於大公司、待遇優渥的單身女性,成為娛樂場所的新目標。
其實,當時的「牛郎」還談不上單店的概念,一般是在傳統娛樂場所里單獨辟出一層樓,只接待女客。環境也並不光怪陸離,而是類似舞廳的布置:沿牆放置沙發,中間是舞池。只是男舞者除了伴舞,如果女客願意給小費,他們還會陪客人喝酒聊天。
這樣,大批經濟獨立、精神獨立的女性找到了消磨時間的好去處,而這一行也逐漸從傳統娛樂場所獨立出來。延續至今,已成為高度成熟、趨於產業化發展的一行。
1960年代的日本女性,美麗又自信
在日本,這一行的從業者並不叫「牛郎」,「牛郎」這個稱呼,更多是在中國通行。
據說該叫法的源頭,是197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midnight cowboy》,中文直譯「午夜牛郎」。這部影片的男主角,是一個從小地方到紐約討生活的年輕人,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又自認為風流倜儻,於是當了舞男。
整部影片那是相當悲傷悽慘。後來,不知怎麼,「牛郎」這個稱呼就用到了日本從業者身上。
「牛郎」在日本,一般被叫做「ホスト」,意思是「客を接待する男性の主人」——接待客人的男主人。「牛郎」的英文表述是「host」,「牛郎店」叫「host club」。從字面上看,頗有點反客為主的意思;實際交往中,他們也正是這樣做的。
如今,僅東京新宿的歌舞伎町一番街,就有超過400家「牛郎」俱樂部或「准牛郎」酒吧,總從業人數超過5000人。
牛郎賺大錢,也窮困潦倒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牛郎是個爽得不能再爽的職業,簡直就像躺在鈔票堆中。確實,頂級牛郎的賺錢能力相當恐怖。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據日本媒體報道,號稱「日本第一牛郎」的羅蘭(藝名),年收入超過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00萬。25歲時,羅蘭就創下了個人年度營業流水1億7000萬日元的記錄,相當於每個月幫公司進帳80萬人民幣。
羅蘭的歐洲貴公子造型
江湖傳言,他最快最高的創收記錄,是3小時賺3000萬日元(人民幣170萬)。要知道,牛郎擺在檯面上的收入,無非是客人在店內的消費,而日本又是一個任何消費都明碼標價的國家,能做到這個數量級,非常罕有。
就這長相,靚女無語
一般來說,牛郎一個月工作20天——對的,他們也是打工人、也需要休息——扣掉公司提供的服裝、化妝費用,稅金,抽成等,新手每個月到手大概在10萬日元左右,也就是人民幣將近6000塊。有一定名氣的牛郎,則有保底工資,每月至少12萬人民幣起。更當紅的,上不封頂。
這些,還僅僅是公司支付的勞動報酬,不包括客人私下贈送的金錢、珠寶、名表,甚至豪車、豪宅。
和普通行業一樣,有大口吃肉的,也有吃風喝屁的。
有牛郎月收入僅3萬日元,人民幣不到1700塊,為了沖業績和客人拼酒,連喝數杯高度酒,導致酒精中毒引發併發症。等第二天被發現的時候,人已經涼透了。
2014年,日本有一部電影叫《東京難民》,講的就是這個看似光鮮亮麗、實則陰暗無情的世界,曾經引發全民大討論。
To be,or not to be,這是一個問題。莎士比亞在400年前,就看透了。
牛郎的本質是心理撫慰
很多人習慣想當然,覺得牛郎把客人們拿捏得那麼死,主要靠賣身。
其實日本是一個法治社會,早在1965年就頒布了《賣春防止法》,嚴厲禁止一切明面上的賣春行為。如果僅僅是為了賺錢,實在犯不著違法犯罪。
另一方面,這一行不那麼體面。越是不體面的生意,越重視個人信譽和口碑,行走江湖,招牌不能砸。所以,稍微有點名氣的牛郎,都很愛惜聲譽,不會輕易和客人私下發生什麼。一旦傳出去,別說公司會嚴肅處理,自己也會身價暴跌、在這行幾乎混不下去。
在日語中,有一個詞叫「水商売」,本意是「賣水的」,也用來形容這一行,意思是這行交易的,是和水一樣無色無味、但又必不可少的東西——其實就是「情緒價值」。
每個牛郎入行時,都會接受培訓,大點的公司還有自己專門的教材,教的就是如何為客人提供心理撫慰。
這時,你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工匠精神,讓一個拿不上檯面的行業都閃爍著IOS900的光輝。
比如,說話不要一味地順著客人的話題,嗯哈好的,而要去擴展,去提供深度價值。客人說喜歡喝酒,你要能和客人討論每種酒的特點,以及如何搭配料理。
比如,不能讓客人覺得被拒絕,對於自己不喜歡、不贊成的事,要換一種委婉的方式去表達。客人讓你喝烈酒,你不能說不想喝、或者不能喝,你可以說今天想喝點清淡的。
比如,客人說話的時候,一定要馬上停下手頭的所有事情,擺出認真傾聽的態度,和客人要有眼神接觸,要有得體的肢體動作,要讓客人感覺到被重視、被關心。
甚至在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細節都有要求,比如攪動飲品時決不能順時針。因為順時針攪動會給人一種時間越過越快的錯覺,而逆時針攪動則會讓客人覺得時間慢一點、再慢一點,自然而然地營造出一種「想和你一起繼續喝下去」的氛圍。
日本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大多數人外表彬彬有禮、內心冷漠孤寂,有了負面情緒也不敢輕易暴露,生怕給他人帶來麻煩。牛郎店可以說為這種情緒,提供了一種出口。
為了更好的迎合女性心態,日本的牛郎店大多採用「永久指名制」,也就是說,一家店只有一名牛郎固定服務某位客人。這樣,會加深客人與牛郎之間的情感牽絆和心理依賴。很多客人到最後傻傻分不清這種「感情」到底是花錢買來的,還是日久生出的。
從現代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所有娛樂場所提供的都是類似「敘情館」的社會功能,因為每個人都想被呵護、被善待。
只是牛郎套路深,不要太認真。明白了這一點,就還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