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人成長於一個物資極其稀缺的時代,那時候即便手中握有鈔票,也難以買到需要的東西。
在那樣的環境下,勤儉持家成為了生存的智慧。這種節儉的習慣,如同深深烙印在他們心中的信仰,即便當今社會物質豐富,生活條件顯著改善,他們仍舊保持著那份謹慎與節制。
生活條件好了,他們也想像年輕人一樣,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遊。與年輕人不同的是,他們會提前準備食物和飲品,從家中攜帶出去,以此來避免旅途中不必要的開銷。
近日,一男子分享帶母親出去旅遊,包里必備黃瓜蘋果煮雞蛋。網友吐槽,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
男子分享說,母親上班勞碌大半輩子,終於退休了,這個時候,身體還不錯,手頭又寬裕。
於是想帶她一起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但母親一輩子勤儉節約慣了,每一次出門,包里都放著各種吃的,為的就是省錢。
男子把母親掏東西出來給他吃的一幕分享在網上。
下午四點的飛機,母親大清早就起床收拾,八點鐘就從家裡出發。到機場,才十二點多。
男子想著,餓了,就帶母親一起吃個快餐吧。但母親就連快餐錢都想省了。
直接從包里掏出一個饅頭。男子搖搖頭,母親又掏出黃瓜,雞蛋,蘋果,香蕉。
更搞笑的是,竟然還掏出一個大西瓜。不得不說,母親口袋裡帶的水果種類真齊全。
每一個外出旅遊的人,都像她這樣,景區美食攤位估計都要倒閉了。
男子搖搖頭說,「我帶你出來看風景,品嘗美食的,你咋帶這麼多東西。」
「景區的水果多貴啊,自個帶來吃的,可以省一大筆錢呢!」
男子稱,本來是帶她出來放鬆,享受的,她卻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如何節省上。
帶她去逛美食街,只逛不吃,總是說,外面的東西不幹凈不衛生。其實就是為了省錢。
旅遊了一趟,路上看過的風景忘得一乾二淨,省了多少錢,計算的清清楚楚。
男子輕嘆一口氣,他理解她的節儉,畢竟生活中的確需要精打細算,但這次旅行的意義在於體驗與享受,而不僅僅是省錢。過度的節約反而會失去旅行的樂趣和意義。
對此有網友說,這有啥好崩潰的,等你餓了的時候就真香了,我媽媽出門也會給我帶,我覺得很幸福。
也有網友說,真是同一個世界,用一個媽。帶我媽出去旅遊,我媽帶了五張油餅酸了扔景區垃圾桶,回家美景對沒印象,張囗閉口可惜了五張餅。
甚至有網友說,我的父母也是這樣,要麼坐大巴,要麼坐綠皮火車,自帶白開水,饅頭黃瓜和榨菜中間穿插茶葉蛋,門票能省則省,講解蹭別人或者其他旅遊團,然後在景點商店花八萬買個酸洗手鐲。服了兩個老六。
筆者觀點
旅行的價值,在於那些無法用金錢衡量的瞬間,那些能夠豐富內心、滋養靈魂的記憶。
男子的母親,深受過往歲月的烙印影響,將節儉視為一種本能反應,這本無可厚非。但在旅途中,她的過分精打細算,卻無意間偏離了旅行的本質。
原本應是心靈放飛、感官盛宴的時光,卻被一筆筆帳目、一次次成本效益分析所占據,使得原本應是輕鬆愉快的體驗,變得沉重且充滿束縛。失去了本應有的快樂。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