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一輩子,最驕傲的就是養了兩個兒子。
大兒子李剛,聰明能幹,在城裡闖出了一番天地,娶了個城裡媳婦,一家三口過著舒坦的日子。
小兒子李強,雖然不如大哥那麼出息,但在鎮上開了家小賣部,娶了我們村的秀芬,兩口子也過得有滋有味。
可就在去年,我家的老宅子因為拆遷,政府給了兩套新房作為補償。
這可把我高興壞了,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家庭的一場風波。
「媽,這房子咋分啊?」小兒子李強看著我,眼裡滿是期待。
我知道,他和秀芬一直想要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媽,我也在城裡,這房子是不是應該也有我們一份?」大兒子李剛也插嘴道。
我嘆了口氣,心裡早有了打算。
我拍了拍李強的肩膀,說:「小強啊,這兩套房子,媽都給你。你在鎮上這麼多年,一直照顧我和你爸,沒功勞也有苦勞。你大哥他們在城裡啥都不缺,這房子給他們也是浪費。」
我的話還沒說完,大兒媳婦張麗就急了:「媽,你這不是偏心嗎?我們大剛也是你兒子,咋能啥都不給他呢?」
我瞪了她一眼,語氣堅定地說:「我這心不偏不倚,都擺在明面上。小強他們兩口子這麼多年在鎮上辛苦打拚,連套像樣的房子都沒有。你們一個個的都住在城裡享福,哪裡管過我們老兩口的死活?這兩套房子,我就是要給小強!」
張麗被我這麼一說,氣得臉都綠了,拉著李剛就往外走。
我知道,他們這是心裡不平衡,嫌我分房不公。可我就是覺得,這房子給小強才是最公平的。
從那以後,大兒子一家就不再回來了,連過年都不見人影。
我心裡也清楚,這是他們心裡有氣,覺得我不公平。
可我就是倔,覺得自己沒錯,家裡的事就該我說了算。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漸漸覺得家裡冷清了不少。
有時候站在院子裡,看著空蕩蕩的屋子,心裡就會湧起一股說不出的滋味。我
開始想念大兒子一家,想念那種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可是,每當我想拿起電話給他們打個電話時,卻又放下了。
我怕他們還在生我的氣,怕他們不接我的電話。
就這樣,我在孤獨和思念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
分完家後的日子,我本以為至少還能依靠小兒子李強。
畢竟,我把全部的寄託都放在了他身上。
然而,時間如白駒過隙,八年過去了,我漸漸發現,連小兒子也開始對我冷淡了。
這八年里,我獨自居住在分配給小兒子的一套房子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
每當我打電話給他,他總是以工作忙、生意忙為藉口,匆匆掛斷電話。
我知道,他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但心裡還是感到一絲的落寞。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家裡的電費和水費都欠了好幾個月。
我打電話給李強,希望他能幫忙處理一下。
然而,他卻在電話那頭冷冷地說:「媽,你自己去交吧。我現在手頭緊,沒錢給你。」說完,他就掛斷了電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那一刻,我愣住了。我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這真的是我養了這麼多年的兒子嗎?他怎麼能這樣對我?
我無奈地嘆了口氣,準備出門去交那拖欠已久的水電費。可當我走到門口時,我愣住了——門已經被反鎖了。
我使勁拍打著門,大聲喊道:「李強!李強!開門啊!是我啊!」
但回應我的只有空蕩蕩的走廊和回聲。
我站在門口,手無力地垂下,心裡一陣冰涼。難道……他是要把我趕出去?他怎麼能這麼狠心?我可是他母親啊!
我摸了摸口袋,只有幾張皺巴巴的零錢,連一張百元大鈔都沒有。
我坐在門口的石階上,寒風刺骨,我不禁打了個哆嗦。
過往的行人匆匆而過,偶爾有人投來好奇的目光,卻沒有人停下來詢問我。
我閉上眼睛,回想起過去的日子。
大兒子李剛一家雖然忙碌,但每次回來都會給我帶些吃的用的,他們的笑容總是那麼溫暖。
再想到小兒子李強,我心裡的悔恨如潮水般湧來。
如果當初我能一碗水端平,對他們一樣好,也許現在就不會落到這個地步。
我縮成一團,心裡充滿了絕望。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雲層,照亮了我的臉龐。
我睜開疲憊的雙眼,發現自己竟然在寒風中坐了一夜。
這時,一位路過的大媽看到了我,她關切地問:「大媽,您怎麼坐在這裡?這麼冷的天,快起來,別凍壞了。」
我苦笑著搖了搖頭,告訴她我的遭遇。
大媽嘆了口氣,說:「您這樣可不行,得找個地方住下。我這就幫您報警。」
很快,警察趕到了現場,他們將我送到了附近的救助站。
在救助站里,我遇到了許多和我有著相似經歷的人。我們互相傾訴著彼此的苦楚,也互相安慰和鼓勵著對方。
在志願者組織的幫助下,我搬進了一個寬敞明亮的公寓。
這裡有很多和我一樣的老人,我們每天一起聊天、打牌、看電視,日子過得很充實。
我也開始嘗試參加一些老年人的活動,結識了很多新朋友。
有一天,我在公園裡散步時,意外地遇到了大兒子李剛。
他看到我時,愣住了,然後走上前來,尷尬地說:「媽,您怎麼在這裡?我……我一直想來看您,但工作太忙了。」
我看著他,心裡五味雜陳。我知道他也有他的難處,但我也無法忘記他當初的冷漠。
然而,看著他眼中的愧疚,我還是選擇了原諒。
「剛子,媽知道你有你的難處。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媽只希望你能過得好。」我微笑著說道。
李剛聽後,眼淚奪眶而出。
他緊緊地抱住我,說:「媽,對不起!我會經常來看您的。」
從那以後,李剛開始經常來看望我。我們還一起去了小兒子李強的家,嘗試修復我們之間的關係。雖然過程很艱難,但我們都願意為此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