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任由蕭乾將李誠從她背後拖走,連一個全屍都不給他留。
不得不說,蕭乾「處理」兩個字用的真的很妙,將他們的絕情和取捨體現的淋漓盡致,此刻的李誠對於她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一個沒有用的工具?還是一個可以讓她滅亡的把柄?
蕭柔狠心的一面,讓我開始懷疑,蕭柔的剛開始的傷心到底是因為李誠的死,還是因為即將失去的地位、權勢與希望?
同樣生活在權利的爭鬥場上,同樣是母親,柔妃與皇后一比較,優與劣一目了然。
03
李明讓李川在皇位與上官家之間做選擇,只要他願意除掉上官家,除掉上官玥,除掉李蓉,他就會將皇位給他。
可是李川拒絕了,他沒有接受李明的條件,堅定的站在了上官玥和李蓉這一邊,這樣一來,李明首先除掉便不再是上官家,而是李川這個太子。
皇帝借冬嬉設局,想要除掉李川與上官一族,皇后與李蓉提前預知了李明的部署,李蓉本想要試探一下皇后下一步計劃,是否要捨棄她。
可皇后早就已經為她想好了去處,她將手裡的令牌給了李蓉,讓她去指定的地點,到那時自會有人帶她離開。
她說,她怎麼樣無所謂,只要李蓉與李川活得好,他就放心了。
04
皇后從小在世家長大,自小便被告知要以家族的利益為重,她對權勢更是有種與生俱來的渴望,可她的這種渴望卻遠不如柔妃。
皇后雖說看中權勢,看中上官家的地位,可是若將權勢與兒女的生死放在一起,她只會關心自己兒女的生死,不會是權勢。
而柔妃不一樣,柔妃寒門出身,家境貧寒,嘗夠了生活的苦,從未嘗過權勢的味道,可是她一旦嘗到了,她便再也不願意回去了。
這或許便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另一種理解,她嘗到了權勢的好處,便想要更多,想爬的更高,害怕失去,害怕再過回苦日子。
05
《度華年》同樣是飾演母親,柔妃與皇后一比較,優與劣一目了然。
柔妃與皇后最大的差別不只是對權利與親情的取捨,還有兩個人的氣質與儀態,上官玥端莊持重,雍容華貴,溫良賢淑,而柔妃看起來卻相當聒噪,眼睛還有點搶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