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顧己鳴也沒有想到,在若干年後,在他功成名就之後,他也會成為自己當初最討厭的那種人。
01
顧己鳴是他們縣裡的縣狀元,縣狀元的稱號給了他莫大的優越感,大學四年,他憑藉自己的努力年年都拿到了獎學金。
努力就有回報,堅持就有收穫,一帆風順的生活給了他一種錯覺,那便是沒有什麼是努力得不到的。
步入社會之後,現實給了他一個又一個的耳光,十年過去,他仍然是一個小小的雜誌社審稿編輯,前路渺茫。
他不錯過每一次參加聚會、飯局的機會,不放過每一次積累人脈的機會,只要一有機會就向他們推薦自己的新書。
可他們要麼寒暄幾句,要麼敷衍幾句,要麼乾脆置之不理,沒有一個人打開看過,唯一一個打開看了的還是為了羞辱他。
真實而又現實,無奈而又悲哀。
02
有一天,顧己鳴在雜誌社的投稿箱裡看到了一篇文章——《麥穗》,他向同事極力推薦想要將它放在雜誌里。
可是主編卻將這篇文章否了。
他說,「這篇文章文風陳舊,沒有噱頭,沒有亮點。」
主編的這一句話讓顧己鳴破防了。
他說:「噱頭、獵奇、亮點,這些都是粗製濫造的短視頻標準,我們雜誌要是按照這個標準的話,不等時代拋棄我們,我們自己就拋棄了。」
顧己鳴為什麼這麼推薦這篇文章?
顧己鳴說是他在這篇文章里看到了他父母的影子,他父母的工作不被認可,現在江娜寫在文章里,就好像是他父母獲得了認可一般。
其實,他在這篇文章里看到的不只是他父母的影子,還有他自己的影子。
從顧己鳴這一段與主編爭論的話中可以看出,顧己鳴的審美與江娜的審美是一致的,他們都喜歡以前的文風,沒有創新,沒有跟上潮流,沒有迎合市場。
江娜作品被否的原因就是顧己鳴的作品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的原因,文風陳舊,沒有亮點,沒有噱頭,商業價值太低。
顧己鳴推薦江娜的《麥穗》就是在推薦同樣懷才不遇的自己,他希望有一個人可以如此的肯定自己,希望自己同樣能有出頭之日。
03
小說《黑雨》登上了第一季度新書暢銷榜的榜首,顧己鳴成為了文學社的副社長。
一位小作者顧文華找到他,說想要他幫忙寫一個推薦語,顧己鳴連書都沒有看,就說他混淆了「難得」和「小眾」的概念。
我在顧文華的身上看到了當年顧己鳴的影子,我在顧己鳴的身上看到了當初忽視、嘲諷他的人的影子。
同樣的飯局,同樣的推杯換盞,同樣的觥籌交錯,當初只能在角落裡的他現在坐上了主位,成為了焦點,成為了人人吹捧的對象。
可他卻早已失去了自己的初心。
他說,「市場認可並不代表著文學成就。」
這句話不是他在謙虛,而是他在嘲諷,《黑雨》受到市場認可,不代表他有文學成就,他的《冬至》沒有受到市場認可,不代表沒有文學成就。
他用唐尋的《黑雨》收穫了名利,還要在背地裡踩他一腳;他自詡清醒,不會為這些粗製濫造的標準低頭,卻又迫切的想得到其他人的認可,得到讀者的認可。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他看不上那些所謂的噱頭、獵奇、亮點,他覺得那些都是粗製濫造的東西,只有像以前那樣中規中矩的文章才能稱得上真正的文學作品。
他明明無力改變現狀,只能迎合,卻還要高高地昂起自己的頭,自傲自尊地藐視一切,彰顯著自己的與眾不同。
他一邊呼籲學生將大眾的目光從短視頻上吸引到書本上來,一邊又讓助理多剪幾個視頻發到網上去。
04
一年的時間,顧己鳴已經被生活、現實、慾望、名利啃食的面目全非。
當初的他,雖只是一名小小的審稿編輯,但是他也會因為喜歡一篇文章而約見作者,給她安慰,讓她不要放棄,會因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感到抱歉。
現在的他,已經成為了文學社的副社長,明明有足夠大的能力去幫助小作者,可他卻選擇了漠視,選擇了嘲諷。
明明他們都曾是同一個階層的人,可等他爬出這一個階層之後,他想到的不是拉一把,而是踩一腳,防止那些比他更優秀的人冒頭。
或許顧己鳴也沒有想到,他在功成名就之後會成為了自己當初最討厭的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