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大概也是深有體會,第一次當導演時大家都不看好她,可是賈玲交出50多億的高票房成績。
第一次拍電影大爆你可以說是運氣,第二次拍電影大爆又怎麼說呢?承認別人優秀真的有那麼難嗎?
真朋友是不會嫉妒你成功,而是以你為榮,真心真意祝福你。
淋過雨的人才想為別人撐把傘,賈玲支持沈騰馬麗,就是支持當時的自己。
她減重一百斤,就是為了向所有人證明自己一定行,你行是因為你相信自己行。
瘦下來以後,變美變強大的她收到了許多不懷好意的聲音,有人質疑她讓姐姐當替身,也有人嘲諷她身材反彈,就是見不得別人好。
當你變得越來越好時,身邊人就會兩級分化,有人質疑你想看你笑話,也有人在默默關心你,希望你過得好。
說回電影《抓娃娃》,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利波特,每個人都有權力批判,陸川也一樣。
只不過作為沈騰的好兄弟,在電影上映第一天就明嘲暗諷,多少有點格局太小,沒有大家風範。
《抓娃娃》有很多反轉,繼業是老師同學眼裡的貧困生,實際上父母是裝窮,故意讓他吃苦,培養他的財商,想培養他成為企業接班人。
繼業活在一個他父母營造出來的假象里,從三歲到18歲都是被安排被操控的人生,高考前他來了一個調虎離山之計,成功掙脫囚禁他的牢籠。
雖然有人說結局爛尾了,但我覺得在歡笑之餘還是得到一些啟發,值得一看。
至於電影外的瓜,人紅是非多,相信沈騰馬麗早已習慣這個社會的遊戲,弱肉強食見不得別人好是人性的劣根,真朋友難得,酒肉朋友是常態。
最後,祝電影《抓娃娃》大賣,我的觀後感是慣子如殺子,但也不能過度干預孩子的成長,以免拔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