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趙秀蓮
故事來自生活中的瑣事,有所改動。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過度理解。感謝!
老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深以為然,作為父母,真的很難做到在子女成年之後,就完全放手,不管不顧。大多數父母,在子女工作之後,甚至是結婚之後,還是在各種幫襯子女。我也是這樣的母親,兒子小時候,我照顧他的生活起居,長大後,我忙著幫他攢老婆本,結婚之後,只要開口,我也是出錢出力。
我付出這麼多,自然是希望兒子和兒媳婦在我晚年的時候,能多照顧我一點。但誰能想到,兒子沉默,兒媳婦算計我的錢,還拿養老要挾我。我只能拒絕繼續幫襯他們,把錢存起來,以後自己給自己養老。畢竟我認為拿養老來要挾父母幫忙的子女,多數都是白眼狼,不會給父母養老。
說起來,我去幫兒媳婦和兒子帶孩子,是因為兒子的軟磨硬泡。原本我是很樂意幫忙帶孩子的,但我和兒媳婦,關係有點僵,我不想吵架,所以不願意去。為啥婆媳關係不好呢?因為兒媳婦知道我並不滿意她,在兩個人戀愛期間,我各種勸說兒子分手。簡單來說,兒媳婦算是在報復。
我之所以不滿意兒媳婦,並不是嫌棄她的娘家經濟條件一般,畢竟我家也不是什麼有錢人家。而是幾次相處下來,我覺得兒媳婦這個人,自私自利,不明事理。但兒子堅持,我沒有辦法,這門婚事還是成了。就因為這一點,兒媳婦孕期,我去照顧她,被各種找茬。飯菜咸了淡了,衣服有沒有洗乾淨,總之,兒媳婦總是能找到事情指責我。
所以我不樂意幫忙帶孩子,坐月子就是我拿了2萬,讓兒媳婦去月子中心的。但兒子說,兒媳婦一個人帶不了龍鳳胎,讓我無論如何都要幫忙。兒子說:「媽,你就看在兒子的面子上,幫我們一把。」我思前想後,也確實不忍心兒子著急,於是我答應了。結果我才到家裡一周,親家母也過來了。
我有點疑惑,兒子和我解釋,說:「你兒媳婦為你著想,擔心自己出了產假之後,你一個人帶兩個孩子,過於辛苦。所以讓娘家媽媽也過來幫忙,兩個人一起帶兩個孩子,就能輕鬆不少了。」兒子的意思是兒媳婦想讓我和親家聯手帶娃,雖然我心中有點不樂意,寧願自己辛苦一點,也不怎麼樂意和親家相處,畢竟也不是什麼好相處的人。
而且我也很納悶,兒媳婦娘家哥哥的孩子才3歲,正需要親家母這個婆婆幫忙的時候。而親家母又是偏心兒子的人,怎麼會來女兒家幫忙帶孩子呢?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好幾年的事情。但我又很快說服了自己,既然親家來了,那肯定是說好了的。再說了,兒媳婦難得為我著想,我就不要想東想西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