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5歲才發現:當年把祖屋10萬元賣給鄰居,是我做過最愚蠢的決定

2024-07-25

文/小馬達 故事來源/吳海平

想給已經進城定居的朋友一個忠告:如果有人想買你老家的祖屋,奉勸你不要為了那點錢就賣了。即使你一家人都不打算回去生活,並且老房子也破敗住不了人了,也別輕易賣了。

把老祖屋換成錢,一下子就花了,但後續真要用到祖屋時,可就是再有錢,也買不回的。

我就是一個經歷者,當年把祖屋以10萬元賣給鄰居,自以為回不去,閒置也浪費,能賣這麼多錢也挺值得的,但步入中年後,我卻漸漸發現,這種做法是非常愚蠢的,讓我這些年都處在深深地後悔之中。

為啥我賣了這麼不錯的價格,還會後悔呢?下面就給大家說說我家的那點事。

我今年55歲,出生於廣東一小村莊裡。

我們這個村,雖然離城區不算遠,才20多公里,但一直很破敗,在我進城之前,那裡還都是一片農田和土牆瓦房,少有幾戶有點錢的人家,才建了水泥房。

我家裡曾經挺窮的,父母是只會幹農活的農民,沒啥太大的本事,而我們家也因此只能居住在老一輩人留下的祖屋裡。

我家這祖屋還算挺大的,上下兩層,共9個房間。

過去是和爺爺的一個堂兄弟,合住祖屋的,我們家先是只有4間房,並且其中一間是廚房加餐廳,然後爺奶一間,父母一間,而我只能和兩個姐姐同住一間。

直到後來我10歲時,堂伯公去世,他的幾個女兒也紛紛遠嫁,最終整個老祖屋才成了我們家的所有。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才慢慢有了屬於自己的房間。

雖然後來老家居住空間多了,但我們一家在農村也再生活多久。

我因為考了中專,畢業分配到城裡,19歲就開始生活在了城裡。

而家裡的爺奶,在我讀中專那幾年陸續離世,兩個姐姐也在我剛工作不久後,挨個嫁人了。

23歲時我和城裡的妻子結婚,得到了單位籌建的福利房,不久也把父母接到了城裡。

那時候,老家的祖屋就空置沒怎麼住人了,除了頭幾年的過年過節會回去短暫以外,平時都是大門緊閉的。

大概2009年過後,我另外在城裡買了一套房子,單位福利房留給父母住了後,父母也習慣了城裡的生活,不怎麼喜歡回農村去了。

尤其是享受慣了城裡的便捷,出門有車代步,下樓就有東西賣,在城裡也人多熱鬧,不比農村那種寂靜和麻煩,還有村裡大部分居民,也紛紛來城裡安家,村裡也沒多少人了。

就這樣,父母漸漸地隨著我嗎年輕人不想回去,他們也不回了。

而老祖屋,因常年沒人居住,也一天天破敗,偶爾回去祭祀,都發現不是這裡壞了,就是哪裡漏雨,哪裡被鼠蟻給破壞了。

原本想花點錢去修繕的,但隨著養孩子的壓力,和贍養老人的負擔,加上老家好幾年才回去一次,根本沒有維修的必要,索性為了省錢,就一直沒去修。

2013年那會兒,老家下大雨,屋後的一棵二十多米高的百年大松樹倒了,直接讓我和鄰居的老屋都給殃及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我家不算嚴重,就是倒了一間柴房,而鄰居家就太糟糕了,直接垮塌一半房子。

不過幸好我們兩家人,都去了城裡生活,要不然住在那,指不定就出事了。

發生房屋倒塌的事情後,我本想直接把倒塌的柴房給剷平,弄個圍欄圈起來就行的,畢竟不住人,隨便弄就行了。

但我那鄰居卻不一樣,他們家有錢,看到老房子倒了,就決定全部剷平重建過新的房子。

當時鄰居找了我,想跟我一起做那種聯排的,兩家一起做,還可以借用歐不少公用過道的位置,拓寬房子的寬度。

但被我拒絕了,原因是我手裡的錢挺緊張的,那幾年我父母都陸續生病住院,兩個姐姐嫁人了也不怎麼管事,就花了我不少錢。所以,要我拿出二三十萬一起做個雙拼聯排的房子,我是拿不出來的。

最終,我沒答應,而鄰居卻表示,我家既然不做,那就把祖屋賣給他們家,他們拆了建個大點的房子,還非常直接,報了8萬元的價。

我本想問問父母的意見,他們卻表示那房子最終都是留給我跟我兒子的,他們也沒多少年了,就讓我看著辦,賣與不賣都我來決定。

其實父母那時候是不情願賣的,而會把決定權交在我手裡,還是因為他們都疾病纏身,我為了他們也花了不少錢,如今老房子還能賣個不錯的價格,就只能隨我辦,他們不好反抗。

我知道父母心思,就想著還是不賣吧,等父母走後再來處置也行。

鄰居卻著急建房,一直跑來說服我們把房子賣給他們,談來談去把價格抬到了10萬元,表示10萬還買不到,他們就不打算買了,直接在老家建個小的就行了。

妻子聽到這種情況,就勸我:「老公,能賣就賣吧,10萬元已經很不錯了,差不多可以在我們小區買兩個車位了。萬一,他們真不買了,我們老房子放在那就白瞎了!」

被妻子這麼一說,我最終還是決定把祖屋賣給了鄰居。

祖屋裡的很多東西,我們都沒帶走,多數分給了村裡人,只有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才被我們帶回了城裡。

鄰居家施工很快,我們剛搬空東西沒兩天,他就把兩家人的房子直接剷平,不到一年,兩家地方上就建好一座帶院子的小別墅。

就此老家,再也沒有我們的房子。

我以為祖宅沒了,不會影響到我家生活,畢竟我們又不打算回去,父母也在城裡住得挺好的。

但是隨著新農村的建設,老家農村的被改造得越來越好,鋪設了新的水泥地,整修了水溝,加設垃圾桶,整個村子的生活文明起來,環境也更加好了。

很多從前去城裡生活的老人,一個個都回去建房養老,每次有人家建了房,我父母必定會被邀請回去參加搬家宴。

而每次回去,看到同樣年紀的老人都建房養老了,雖然他們會為了面子老說還是城裡好,但內心是十分羨慕農村的生活。

那時候,看見父母這樣,我心裡也有點質疑自己,是不是不該賣房子的?

直到父親因病去世後,我才真正開始為掉賣祖屋這件事感到後悔了。

前年,父親突發疾病去世了,他的遺願就想讓我把他安置到老家去,千萬不要葬在公墓。

按照我們老家的喪葬風俗,人走後要安葬,都得在老家舉行一場喪事,一般都是在家裡置辦靈堂,做三天法事再上山安葬的。

可我在老家沒了房子,連著地皮都成了別人家的了,根本沒法辦喪。就算村裡有祠堂,可以借我們辦喪,但辦喪期間,我們沒房子住,也沒法借住別人家。

最後,父親的喪事只能一切從簡,火化後就送上山安葬了。

看著別人家給老人辦喪,都是熱熱鬧鬧,在家裡大搞好幾天,而我們家卻只能這樣冷冷清清地,這讓我感覺沒給到父親最後的盡孝。

同時,村裡人看見我家這樣,也開始流言四起,說我就是敗家子,連祖屋都賣了。雖然這些話沒有直接說我,但傳來傳去,傳到我們耳朵里,也讓我覺得挺沒尊嚴的。

其實這些還不算什麼,這兩年回去祭祀掃墓,發現老家裡沒了房子的我,就跟外來客一樣,沒有落腳點,這才是最尷尬的。

沒賣房之前,我們回去即使不在那留宿,但還能回老屋歇歇腳。

而如今,每次回去,只能直接急匆匆上山,祭祀完急匆匆地回城,或者厚著臉皮去鄰居家借座。

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就成了外來客人一樣,這裡有我們一家的回憶,卻再無我們一家的根。

那種滋味,我在年輕時,因為忙著工作和生活,根本體會不到,如今自己上了年紀後,才特別有感觸:

在城裡房子再多,那都是幾十年的產權,且冷冰冰的鋼筋混凝土,而農村的老房子,才是屬於完全屬於自己的,且擁有情感和回憶的家。

所以,勸大家不要學我,不管在城裡住得多好多自在,都不要輕易賣掉自己農村的房子,一旦賣了,我們就會成為無根的人,再也回不去了。


相关文章

  • 不惜賣掉7棟房!佛心嬤「10元便當50年不漲」欠錢照樣開,拾荒補菜錢「只為讓窮人吃飽」
  • 婚車迎上喪葬車狹路相逢「互不讓道」,新娘見狀下車一個舉動驚呆眾人:大事不妙
  • 中1億頭獎!烤魷魚老闆嗨到「砸店」客人全傻眼!夜市證實了
  • 「90度鞠躬賣玉蘭花」婆婆烈日下被十幾台車拒絕!他心疼掏100元買,下秒景象超衝擊
  • 國中生「撿到30萬交還失主」堅持不收回禮!4個月後全校師生都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