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營長啊,你的那門威猛的義大利炮在哪兒呢?趕緊給我推上來!我倒要瞧瞧,你這炮手的手藝如何。別磨蹭了,快給我開炮,瞄準了目標,狠狠地轟他娘的!
每每耳畔響起那句「二營長,你那寶貝義大利炮呢?」想必各位的思緒早已飄向了那部銘刻於心的抗戰經典——《亮劍》。
雖然該劇上映年代稍顯久遠,卻仍有無數觀眾對它懷有深深的情感。許多人表示,即使已反覆觀賞了數十上百遍,每當回味起來,那份心中的激情依舊澎湃不息。這部作品無疑是抗日題材中的瑰寶,它的經典地位,難以被其他作品所超越。
出人意料的是,那部被譽為經典的《亮劍》竟然迎來了翻拍之作,而這部承載著抗日精神的劇集,便是《新亮劍》。
儘管《新亮劍》在戰爭場面的呈現上,清晰度更勝一籌,相較於老版《亮劍》,卻似乎缺少了些許真實的韻味,難以完全複製原版的質樸與深沉。
重中之重在於,兩版《亮劍》不僅在演員的表演水平上存在顯著差距,連道具的選擇與呈現也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特別是劇中那令人矚目的義大利炮,新版《亮劍》的處理方式實在是過於草率,簡直令人不忍直視。
【「窮和敷衍不是一碼事」】
相信對於《亮劍》這部經典之作的幕後故事稍有耳聞的觀眾都深知,該劇的製作經費可謂是捉襟見肘,整部劇僅憑藉著區區900萬的微薄資金支撐完成。
這部抗日劇獨具匠心,其特色在於那始終如一、貫穿全劇的戲服設計,令人印象深刻。更令人驚喜的是,導演們更是輪番上陣,親自客串角色,為劇情增色不少。值得一提的是,大巴司機也參與了演出,化身鬼子形象,為觀眾帶來了別樣的視覺體驗。
不過,我們得明白一點,貧窮並非敷衍的藉口。哪怕主演、配角乃至群演的片酬微薄得近乎可憐,他們的演技卻依然精湛到無可挑剔的地步。
即便是一個默默無聞、連名字都未曾提及的小兵,也能夠在劇中展現出真摯動人的情感,深深打動觀眾的心,讓人難以忘懷。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