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馬達 故事來源/劉新元
「人生下半場的幸福,靠的是什麼?」
我想很多人都會這樣認為:人生下半場幸不幸福,是靠我們手裡的錢和固定資產決定的,只要手裡有房有車,有存款或退休金,那老了就一定會過得很幸福。
畢竟,有錢才能把生活過得有質量,有錢才能讓我們養老無憂。
說實話,金錢對於我們晚年生活的影響確實有很大,但要真論起晚年能否過得幸福,金錢不是唯一的評判條件,更多還得取決於我們的子女有無穩定的工作。
為啥這樣說呢?因為我就是一個過來人,深知子女有無穩定工作,對我們做父母的晚年有多大的影響。
下面就用我和一位初中同學的晚年境況,跟大家說說具體是為什麼!
今年64歲的我,是一名國企退休職工,妻子差點但也是普通民企的退休工人。
我們夫妻倆的退休金也還不錯,加起來有一萬二,名下也有房子車子。
在外人看來,我和妻子的晚年應該幸福無比的,有錢有房又有車,不靠子女,都可以過得比很多同齡人要好。
但事實上,我們夫妻倆卻沒有因此過得多好。而原因就是我們養出了一個不爭氣的兒子。
當年,我和妻子為響應計劃生育,生了一個兒子後沒生了。也因為就這麼一個兒子,總想把他養成一個頂倆的孩子,因此我們從小就對他很是關心和培養。
兒子5歲,就被我們送去了幼兒園讀書,跟著像那些城裡人一樣,為了讓兒子更優秀,我們也瘋狂給他報了很多興趣愛好班。
兒子很小就學了鋼琴、書法、唱歌、武術等等,只要身邊同事朋友的家的孩子去什麼興趣班,我們都會給兒子也報一個,爭取不讓兒子輸在起跑線上。
兒子小的時候,也確實聰明,7歲就上了一年級,然後12歲就上了初中,17歲更是考上大學,雖然沒考上重本,只是個三本,但也算是個本科生。
當兒子考上大學後,我和妻子就對兒子的未來很是放心和憧憬了,覺得像我兒子這麼優秀,以後肯定會很有出息的。
然而,當兒子大學畢業後,卻讓我們一點點失望透了。
我們本想讓兒子先找份工作,然後一邊上班一邊考公,這樣才有社會經歷,以後就算是考公筆試過了,到了面試環節也更有社會經驗,然後也更能被考官錄取通過。
但我這兒子,覺得考公要好好複習,畢業後就直接回到家裡備考,我們也拿他沒辦法,就只能好生伺候著他。妻子那會兒剛好退休,每天都把兒子當寶貝一樣伺候著,家務全包,兒子的一切生活起居,都是她在忙活。
兒子呢,卻懶懶散散的,白天睡覺到大中午,下午才有模有樣地看會書,一到晚上又會跑出去打遊戲。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