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3歲才發現:子女太出息未必是好事,反而子女平庸可能是一種福

2024-07-29     緣分     43361

文/小馬達 故事/李文強

作為父母的我們,都想自己的子女能大有出息,小的時候希望子女成為人中龍鳳,這樣能讓我們長臉;而長大後,則會希望子女當大官掙大錢,這樣才能讓我們享福。

國企退休的我,曾經也是這樣對兒子報以期望的,但自從看到小區一對高幹老夫妻的悲催晚年後,我卻改變這種認知,因為我發現:子女出息未必是一件好事,反而子女平庸還可能是一種福。

我63歲才發現:子女太出息未必是好事,反而子女平庸可能是一種福

我今年63歲,出生於農村家庭,當年通過考中專,改變了我的人生走向。

我17歲考上中專,20歲分配到縣城一家國企工廠,然後努力拚搏了十多年,終於在34歲時娶妻生子,並在城裡安了家。

因為這些特殊原因,我對獨生的兒子抱以很大期望,覺得一個家庭就要一代比一代強,一代比一代有出息。

我這代,是改變了家庭的窮,而到兒子這代,我則想讓他飛黃騰達,不僅要更富裕,而且還要更有威望和名氣。

為了能讓兒子成才,我是傾盡所有地培養他。

四五歲時,我就請了小保姆教導兒子,上學後更是哪個學校教學好,就努力把兒子送到哪個學校去讀書。

什麼課外班,興趣班,也都沒讓兒子欠缺過,只要兒子喜歡,或者身邊的小孩都有去報,我都會讓兒子也去學。

可這麼努力培養兒子,他卻越長大越令我失望。

我63歲才發現:子女太出息未必是好事,反而子女平庸可能是一種福

兒子小學時候的成績還可以,可上初中以後就不咋地了。

中考差點沒考上高中,高考呢,第一年連大專線都沒考上,復讀一年才勉強考上大專。

而大專畢業後,我們期望他能去考個編制拿個鐵飯碗,走我當年走成的仕途之路。但我這個兒子考了兩年都沒考上一個。

編制考不上時,我就讓兒子去省城發展。因為相比較我們這三、四線小縣城,省城那一線大城市,肯定會讓兒子更有發展。

我也剛好有個中專舍友,在省城某大型企業當領導,只要我一句話,兒子就可以直接過去入職。

他那邊的工資也非常高,比我們這邊的編制工資還要高几千,發展前景也很大,畢竟我和這位當領導的舍友是鐵哥們,對我兒子也肯定會相當照顧。

我兒子也聽話,按照我的安排去了省城,也順利入職了。

可這小子卻不爭氣,明明單位里有人,他只要勤奮好學一點,再努力堅持一下,就可以順利得到晉升的。

但我兒子工作了不到一年,卻辭職跑回了家,說不適應大城市的生活,也勝任不了大城市的工作。

於是他就回來,跟著一位高中同學,去了我們當地一家電子廠。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