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3歲才發現:照顧晚年生病的父母時,最好的方式其實就四個字

2024-07-30     緣分     43866

文/小馬達 故事來源/曾翠梅

常言道「父母養我小,我養父母老」,父母辛苦把我們養大,而父母老了,我們就應該好好孝順他們到終老。

所以,當七旬歲母親癱瘓後,我就不顧丈夫勸阻,堅持回娘家照顧起了母親。

我以為自己親力親為的伺候,是一種最好的孝順方式,結果獨自照顧癱瘓母親2年後,卻發現:照顧晚年生病的父母時,其實最好的方式是這四個字!

為什麼這麼說?而這四個字又是什麼?下面就給大家說說我照顧癱瘓母親那些事!

我53歲才發現:照顧晚年生病的父母時,最好的方式其實就四個字

今年53歲的我,出生於一個農村大家庭。家裡一共四姐弟,我是二妹,其他是姐姐和三弟四弟。

當年家裡窮,為了幫助父母供養兩個弟弟讀書,我和姐姐早早出門打工,並且也很早嫁人了。姐姐15歲出去打工,22歲時嫁到了外省,而我是18歲進城打工,24歲嫁到了縣城。

姐姐嫁人是因為弟弟們長大了,要分房睡了,而家裡房間不夠住了,要加蓋房子。

而我嫁人,則是四弟考上了中專,三弟考了大學,開支大了,務農的父母根本沒法供養。最後只能讓我早點嫁人,換取彩禮給他們兄弟倆讀書。

雖然當年這種以犧牲女兒為代價的做法,讓我心裡很不滿,總覺得父母偏心兩個弟弟,但當自己也有了幾個孩子後,卻覺得父母這樣做也是一種無奈。

畢竟家窮,子女又多,終歸是要有人犧牲,才能有人享福的,所以我們也就漸漸釋懷了。

我53歲才發現:照顧晚年生病的父母時,最好的方式其實就四個字

我和姐姐嫁人後,兩個弟弟也很爭氣,紛紛取得不錯的文憑,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三弟去了隔壁市的水電站工作,四弟則去了省城當老師,都是鐵飯碗。

他們工作後,也是讓家裡的父母享了福,早在10多年前,就給父母在老家建了新房子,還分別給他們買了養老保險。

父母60歲過後,也開始了養老生活,農田不耕種了,魚塘也不放了,就養一點雞鴨。

然後靠著兩個弟弟給的生活費,和他們自己的養老金,每天都活得很自在。

可弟弟們發展如此之好,卻很少陪伴父母。

10多年前,父母身體還不錯的時候,近一點的三弟,還會每個月回一兩次,而遠一點的四弟,寒暑假也會回去住個十天半月,

隨著父母漸漸變老後,特別是8年前,父母去世只剩母親一個人在家時,他們兄弟兩個就更少回去了,並且母親也不怪罪他們,每次家裡有啥事,都是第一時間聯繫到我這個二女兒。

就因為我離娘家最近,我在縣城,離娘家也就50多公里的車程。而姐姐和弟弟們都很遠。

雖然有時候覺得挺不公平的,但想到是自己的父母,還有父母過去養大我們四姐弟也不容易,如今老了,不管女兒還是兒子,都是應該好好孝順他們的。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