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普通的打工人員,咱們也能從工作里獲取前進的力量,持續提高自身,爭取更美好的未來。
【歐菲光「重生」】
曾經,歐菲光差點就破產了。它作為蘋果主要的攝像頭供應商,跟蘋果多年來一直有著穩定的合作。
不過呢,因為中美貿易的緊張局勢不斷加劇,蘋果就開始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靠,還提了個要求,想讓歐菲光在印度弄個製造工廠。
雖說印度的商業環境不咋讓人放心,可歐菲光沒答應蘋果的要求,最後就沒資格跟蘋果合作了。這對歐菲光來講,簡直是禍不單行,畢竟蘋果的訂單在他們那占了大頭。
沒了蘋果這個大客戶,歐菲光的業務開始萎縮,財務也陷入困境。訂單量猛地減少,庫存大量積壓,現金流不夠的難題一個接一個地來了。
歐菲光的工廠停工還裁員了,股價猛跌超過 90%,差不多要破產了。管理層正在拚命救市,生產和財務部門也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以前是歐菲光客戶的華為,也被美國制裁給衝擊了,沒辦法給予太多幫助。兩邊都碰上了難題,情況特別糟糕。
就在歐菲光快撐不住的時候,華為出手幫忙了。
自身業務逐漸恢復起來之後,華為把旗艦手機 Mate 60 Pro 的鏡頭訂單給了歐菲光。這一大筆訂單對歐菲光來說簡直就是「救命錢」,讓它能擺脫困境,重新回到增長的道路上。
因為華為的訂單越來越多,歐菲光的生產部門又忙起來了,倉庫里積壓的庫存慢慢被處理掉,資金鍊的問題也暫時解決了。
公司的股價逐步回升,甚至曾漲到每股 20 元還多。當下,歐菲光成功擺脫了先前的困境,市值猛增到超過 150 億元,工廠 24 小時不停生產,還在積極招應屆畢業生。
歐菲光的 CEO 公開講,歐菲光能「頑強生存下來」,這多虧了華為的支撐。
實際上,華為始終在努力跟中國的供應商構建起共生的產業生態系統。像京東方的顯示屏,還有中芯國際的處理器,華為都決定和這些中國企業展開深度合作。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