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講:「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孝順自己的父母肯定值得讚揚,但也有些人卻因此陷入了「愚孝」的狀態,這就有些讓人無法理解了。
知乎上就曾看到過一個熱議的話題:男友每個月賺一萬,卻要分給母親八千,是什麼心理?
其實,這在我看來就是一種愚孝的表現,雖然比起那些啃老的年輕人來看,這種愚孝也還能接受,但如果把它放到婚姻生活中,就顯得有些不合乎常理了。
況且兩種狀態都處於事態的一種極端,感恩也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說為了孝順而犧牲自己或者伴侶的生活,畢竟餘生能夠陪伴你的是妻子,父母僅僅照顧了你的前半生,給予量力而行的孝順就夠用了。
如果說是在婚前有這樣的表現,也還能夠接受,可如果是婚後還這樣做,那麼家庭必然會遭遇到強烈的衝擊,甚至因此而宣告破裂。
張洋在結婚之前就有一個習慣,自己掙的錢大多數都交給父母,自己僅留下一些生活費,以此來提升一下父母的生活質量。
按理說,如此孝順的孩子是值得讓人尊敬的,但有些時候做得太好也容易適得其反,比如在相親和談戀愛的事情上,因為沒有足夠的零用錢,也因此錯失了相互喜歡的人。
張洋已經到了結婚的年紀,可是因為家裡條件不好,再加上自己也沒時間用來談戀愛,所以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況且張洋明確表示結婚以後可能也會過得很拮据,所以沒有人願意和他在一起。
後來,張洋遇到了一個自己很喜歡的人,是張洋現在的妻子小露。小露起初並不知道他需要把一大部分的錢交給父母,所以兩個人當時也非常的恩愛。
可是後來卻逐漸發現張洋有「媽寶男」的傾向,無論父母說得對與不對,他都會把錢交給父母,而且每次父母都說是替他攢著,等結婚的時候買房子用。
但是小露也沒在意,聽說是為了攢錢買婚房也就沒再多說什麼,兩個人很快就墜入了愛情,並且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張洋非常愛自己的妻子,但兩個人的生活需要很大一筆支出,如果張洋仍舊要把一大部分的錢給父母,他們的生活質量肯定會受到影響,況且兩個人結婚的時候,也沒要多少錢,張洋父母手裡起碼還有二十多萬的存款。
小露試著勸說張洋,咱們自己以後還要養孩子,能不能別再給父母錢,畢竟他們手裡也有存款,現在反倒是我們過得比較拮据。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