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嘉莉專訪】拍《無間道2》被大罵兼cut戲
做9年廣告模特兒不忘埋下演戲種子
入TVB十年走出舒適圈 搣甩花瓶形象《法證6》證明做得到
演員的路,要打碎再建立,才慢慢摸索出自己一套,第一步是走出舒適圈。傅嘉莉最近在《法證先鋒VI倖存者的救贖》中的表現獲讚賞,連續三集情緒大爆發演得層次分明,網上最點題的一句是「搣甩花瓶形象」。
她說:「那一刻一點理性都沒有,不會再計算應該去幾多,聲音樣貌怎樣都不管了。」
初出道第一部戲《無間道2》演余文樂女友,演技差到被劉偉強導演大罵兼cut戲,之後做了九年廣告模特兒,扮靚靚,服務對象是產品和客戶,再轉跑道入TVB做回演員,一演十年中途想過放棄,終於在近兩年摸索出竅門,《香港人在北京》中扮莫文蔚火雞姐令人拍案叫絕,花瓶要打碎撲爛才重新砌出一個好演員,傅嘉莉由模界到演員的路,經歷不一樣的風光。
由模特兒助手到《無間道2》
傅嘉莉擁有八分一外國血統,曾祖父是德國人,聽長輩說是軍人,但不清楚背後故事,她只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女孩,有一年,在髮廊做暑期工幫人洗頭,工作還包括執頭髮。
「突然間有個auntie,她本身是經理人,帶一班台灣模特兒,她問我有沒有興趣做助手, 薪金都有幾百元一日,我很深刻印象,第一次見林志玲,很漂亮很高,簡直是女神,我陪她們去拍照和做訪問,有一次她們去《無間道》試鏡,我坐在門口幫她們換高跟鞋和看手袋,經理人公司的人經過,問我是不是來試鏡,給我一張卡片,約我和媽媽來見面。」
就這樣,她簽了林建岳旗下的經理人公司「紅館」,當時她仍在讀中六,同時接拍《無間道2》,演余文樂的女友,亦即蕭亞軒的年輕版。「超級驚,乜都唔識,望鏡頭我都驚,被劉偉強導演逐場逐場鬧,每次見到我都鬧,後來要cut戲,因為做不到他想我做的東西,他要我哭,劇情說我落咗小朋友,我不懂得理解,整個狀態就是驚。這粒種子記在我心裡,導演在很多人面前說我不懂演戲,我又不想影響全部人,覺得自己不行就算了,我覺得很內疚。」
原來這顆種子刻在心裡,當時的她沒想過自己多年後做了演員。「做了演員後,我覺得不可以繼續失敗,剛好那一刻成長期,那句說話好像印在心裡,潛意識覺得我的人生就是為了這件事,別人說我唔得,我就是要做到給別人看。」
人生第一次賺過百萬
她之後拍了TVB青春劇《當四葉草碰上劍尖時》, 可以出埠,又有機會遇上陳奕迅等巨星,這套劇最近因奧運重播。當時她有空就去上戲劇課。「上過詹瑞文的課,亦上過詹Sir法國老師Philippe Gaulier的課,接著又上過甄詠蓓的課。」
之後因為公司合約的問題,工作停了下來。「晴天霹靂,剛讀完中七考完大學,本應可以升大學,但我覺得大學可以遲些讀,先做這一行,換來卻是合約問題,很迷惘,很失望,很無奈,離開經理人公司後,跟當時的男朋友和他爸爸去日本旅行,當時的男朋友是行天橋的模特兒,在東京街頭碰到他模特兒公司的booker,問我有沒有興趣做模特兒,我印象中模特兒是林志玲那麽高,我跟她相差兩個頭,原來可以做拍廣告的model。」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第一年,她就接了很多廣告。「很多護膚品廣告、Pond’s、檸檬茶等等,我人生第一次賺過百萬,那九年來我做了五次全公司收入No.1。」
她的秘訣是去多些試鏡,儘量保持狀態,努力減肥。「廣告三十秒或一分鐘,都是演繹一個故事,可以將我學的戲用在裡面,對著鏡頭表達情緒,開心或失落。」她和李治廷拍過一系列月餅廣告,要表達挂念家人的情緒,或者流一滴眼淚。「都有演戲的成分,有些廣告選中我,因為廣告導演喜歡我有戲,知道自己在演繹哪些情緒,導演都希望找些模特兒懂得演戲。」
年紀輕輕賺過百萬,怎樣理財呢?「跟男朋友一起夾錢買樓,二十幾歲,買了沙田第一城,二百多萬,我不會碰高風險的東西,所有錢都放在實在的物業。」
《衝上雲霄2》拍吳卓羲
一三年,模特兒公司收到《衝上雲霄2》邀請,找了幾個model去試鏡,她見了監製梁家樹,獲得拍劇的機會,演的咖啡妹與吳卓羲有感情線。「當時也有合約問題,後來克服了,我問心自己真的喜歡演戲,在模特兒這個舒適圈很久,如果一直做下去,我都開心,但女孩子青春有限,要嘗試跳出舒適圈,我當時轉做演員時,已經二十八歲,比較大一點,做模特兒是服務產品,做演員就比較多是傅嘉莉,就重頭來過。」
演技要磨練,這樣一磨,在TVB十年了,近兩年遇到不少好劇,在《法證先鋒VI倖存者的救贖》演馬貫東的妻子,丈夫殉職前後三集的情緒戲獲坊間大量讚賞。
打破框框扮火雞姐
做演員是打破自己的框框,放開自己,她自問是個理性的人,有很多計劃,有很多設計。「但近兩年,我認識了自己之後,發現自己也是個感性的人,不用經常想著別人怎樣看你,要放開去嘗試。」
早前播的《反黑英雄》,她演個小女人,是張穎康的太太。「當時兩部劇是同一時間拍,今日拍《反黑英雄》,隔幾日拍《法證6》,兩部劇都演媽媽,我都要做功課,當你對著兒子,而不是弟弟,原來都有不同,我自問演得比較像姊姊,不夠像媽媽,因為我本身是一個姊姊,有個弟弟比我小十一年,我就是用這個方法跟他溝通,我留意我的朋友做了媽媽,說話特別慢,不停重複,這兩次演媽媽還有進步空間。」
今年年頭《萬千星輝頒獎禮》,她有份角逐最佳女配角,憑《香港人在北京》呼聲頗高,可惜輸了給《新聞女王》高海寧。「第一次入到五強,終於在熒幕上有個大頭,大家都付出很多努力,我是其中一個,都是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