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薪百萬的海外高才生居然辭職跑去山裡,花費重金只為養羊,這事怎麼聽怎麼荒誕,卻真實發生在2012年。這一年身為「海歸」的福建小伙陳開飛辭掉城裡工作跑進深山,前前後後砸了200多萬,結果山羊才養了30天,就死了一大半。
眼看幾百萬打了水漂,陳開飛的致富夢好像也要就這麼煙消雲散,可萬萬沒想到,4年後他竟然帶著這些山羊「絕地反擊」,狂賺5000萬,甚至上了央視節目,成了一代三農創業典範。
陳開飛到底是怎麼逆風翻盤的?
海歸回國,決定辭職養羊創業
陳開飛是福建建甌人,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大學更是出國考取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碩士,畢業後陳開飛就回到了家鄉福州,在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上班,妥妥的「海歸」精英人士。
此時的陳開飛的工作順風順水,年薪百萬,也算得上是個「人生贏家」了,可誰也想不到,就在這時,一次普普通通的客戶拜訪,竟然成了陳開飛人生的轉折點。
2012 年春節前夕,陳開飛為了維繫客戶關係,特意從農村老家帶了幾斤特產戴雲山羊肉送給客戶。這戴雲山羊可不是一般的羊,它是福建特有的一個品種,肉質鮮美,膻味還特別小,客戶嘗了之後果然也是讚不絕口,對這「山珍美味」念念不忘,還托陳開飛幫忙再買幾隻。
這下陳開飛可犯了難,戴雲山羊本來就少,市場上根本買不到,自己也是從鄰居那蹭了幾斤,已經全給了客戶,哪還有多的?幾經周折,陳開飛才從一個山區養殖戶手裡高價買到了幾隻。
這件事讓陳開飛開始重新審視這種「稀罕」的山羊。經過一番調查,他發現戴雲山羊雖然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市場潛力巨大,但存在著致命的缺陷——繁殖率低,養殖難度大,很多養殖戶都不願意大規模飼養,這才導致市場上供不應求。
陳開飛想著想著,心思就慢慢活泛起來: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商機啊,如果能改良戴雲山羊的品種,擴大養殖規模,不就能打開這片「藍海」市場,賺個盆滿缽滿了嗎?
想到這兒,他骨子裡那股敢闖敢拼的勁兒一下就上來了。他開始四處搜集資料,研究戴雲山羊的品種特性,還專門跑到省農科院去請教專家,想要找到解決戴雲山羊難以大規模繁殖這一問題的辦法。
在和專家溝通過後,得知繁殖率可以通過品種優化來改善,且不會影響羊肉本身的口感,陳開飛的創業想法就更堅定了,一個大膽的計劃也隨之開始在他心裡悄悄萌芽,陳開飛決定,辭掉人人羨慕的高薪工作,賭上全部身家,去實現自己的養羊致富夢。
200多萬打了水漂
放著好好百萬年薪的辦公室高管不當,一拍大腿決定辭職回老家養羊?陳開飛這個決定可把家裡人給嚇壞了。不過他可不是一時衝動,心裡早有自己的打算,養羊創業這樣的大事他自己單打獨鬥未必能行,必須得拉上兩個靠譜的夥伴一起干。
於是陳開飛聯繫了兩個在澳大利亞留學時的鐵哥們——張衡和馬學濱,當時這兩人一個在廣州,一個在北京,都在大城市裡混得風生水起。聽說陳開飛要辭職養羊,二人都覺得不可思議,還以為他是腦袋出了什麼問題。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陳開飛也不生氣,把自己的計劃和想法認認真真地跟兄弟們說了說,沒想到這兩個人也是夠義氣,在考慮了陳開飛計劃的可行性之後,都表示支持。
三個昔日的「臥龍崗」少年就這麼著又聚到了一起,湊了 200 多萬,在戴雲山區租下了 5000 多畝山地,建起了屬於他們自己的養殖場,準備大幹一場。
為了保證種羊的質量,陳開飛更是下了血本,他跑遍了整個福建,最後終於找到了一隻號稱「羊中之王」的戴雲山羊種公羊,光是這隻血統純正、身強體壯的「羊王」,就足足花了7.5萬。但在陳開飛看來,這隻種羊可是他們未來成功的關鍵,花多少錢都值。
養殖場建起來了,其他當做種羊的羊群也買回來了,三個年輕人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可是這創業之路哪有這麼好走?
養羊看著不難,裡面的門道可多著,三個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哪裡知道其中的彎彎繞繞,這時候的他們,其實已經犯了個對於養殖戶來說堪稱致命的錯誤,就是一股腦地把資金都投入到養殖場的建設和羊群的購買中,忽略了很多細節問題。
接下來發生的事,很快就給了他們當頭一棒。2017年夏天,一場突如其來的怪病降臨在了養殖場內的羊群里,這病來得蹊蹺,陳開飛他們找來的獸醫折騰了半天也沒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
更讓人絕望的是,這場「羊瘟」來勢浩大,短短兩個星期,200 多隻種羊就相繼死去,陳開飛等人的心都在滴血,那可是他們花了大價錢,好不容易才買回來的寶貝疙瘩,就這麼沒了。
幾百萬的投資打了水漂,張衡和馬學濱徹底坐不住了。他們本來就是「半路出家」,再加上這次的打擊實在太大,對未來也失去了信心,思前想後,還是決定退出,回城繼續過他們的「打工人」生活。
好兄弟的離開,讓陳開飛的情緒更加低落,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誰也不想見。看著丈夫頹廢的樣子,妻子吳美娟心疼不已,她沒有責怪陳開飛,而是默默地陪在他身邊,鼓勵他振作起來。
妻子的支持給了陳開飛莫大的鼓勵,他決定重整旗鼓,找出羊群死亡的真正原因,放手做最後一搏。陳開飛再次找到了省農科院的專家,經過一番仔細調查,專家一下子就抓到了「兇手」,那就是羊群體內的寄生蟲。
原來陳開飛他們缺乏養殖經驗,在建設養殖場的時候對衛生防疫工作不夠重視,導致羊群感染了寄生蟲,最後才讓好好的養殖場成了屠宰場。
找到病根,就好對症下藥了。在專家的指導下,陳開飛痛定思痛,決定從頭開始,認真學習科學養殖技術。他把養殖場重新規劃,加強了衛生防疫工作,還專門給羊群設置了「藥浴」,定期給羊洗澡、消毒,防止寄生蟲滋生。
為了避免羊群發生意外,陳開飛還花了大價錢購置了無人機,用來巡查整個養殖場。這高科技還真管用,以前那些羊走丟、卡在柵欄里、被其他動物襲擊的事情,在裝上無人機之後都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經過一番「浴火重生」般的改造,陳開飛的養殖場終於走上了正軌,他也從一個對養殖一竅不通的「門外漢」,蛻變成了經驗豐富的「羊專家」。
走出至暗時刻
在科學的管理和精心的照料下,羊群的數量穩步增長,曾經空蕩蕩的羊圈現在終於又變得熱鬧了起來。2015 年陳開飛的養殖場迎來了大豐收,一年就賣出了 7000 多隻羊,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忙活了一年,算下來竟然沒賺到什麼錢。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這可把陳開飛給愁壞了,明明銷量比以前高了好幾倍,怎麼反而不賺錢了,經過仔細分析,他發現問題出在銷售模式上。
陳開飛一直沿用傳統的銷售模式,把羊肉批發給經銷商,或者送到市場上去賣。可戴雲山羊本來就稀罕,市場上的價格又參差不齊,再加上中間環節的層層加價,到最後利潤都被別人賺走了,自己辛辛苦苦養出來的羊,反而成了「賠本賺吆喝」。
思來想去,陳開飛決定另闢蹊徑,進軍餐飲行業,開一家主打戴雲山羊肉的餐廳,直接把最新鮮的羊肉端上顧客的餐桌,打造一條完整的羊肉產業鏈,從養殖到銷售一手抓,把錢都裝進自己口袋裡。
這回陳開飛找到了一個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 20 多年的老朋友,兩人一拍即合,合夥開了一家羊肉館,為了保證羊肉的品質,他們堅持從養殖場直接供貨,現殺現做,最大程度保留羊肉的鮮美。
戴雲山羊羊肉館消息一傳出去,食客們都慕名而來,甚至還有不少人專門從外地趕來,就為了嘗一口這傳說中的「山珍美味」。餐飲店的成功讓陳開飛的養羊事業更上一層樓,2016 年他的養殖場出欄量突破 2.5 萬隻,銷售額更是高達 5000 萬。
陳開飛和他的養殖場也因此聲名遠播,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致富明星」,他的故事很快引起中央電視台關注,他們專門派人來到福建,對陳開飛的創業事跡進行了報道,作為宣傳三農創業的典範。
陳開飛一時間成了全國聞名的「羊倌」,他的故事也激勵著更多年輕人!
結語
陳開飛的故事叫人羨慕,但人家能賺到大錢可不是憑藉運氣好,而是因為眼光獨到,敢想敢幹。當初多少人嘲笑他「高材生」養羊是瘋了,可結果人家愣是把養殖難度極大的特產山羊變成了「搖錢樹」。
從年薪百萬的金領,到賠得血本無歸的「羊倌」,再到如今的「羊肉大王」,陳開飛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創業路上沒有一帆風順,跌倒了,爬起來就是一條好漢。只要堅持夢想,敢於創新,肯下苦功夫,別說是養羊,做什麼不能成功呢?
參考資料:
央視網[每日農經]無人機看羊有來頭(20151023)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