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退伍軍人的視頻在網上引發了軒然大波。
視頻里,這位老兵情緒激動,語氣憤怒,對著鏡頭大聲質問:"我們曾經拼了命保護你們,現在退伍了,在網上發個視頻就被亂噴,你們還有良知嗎?"
這番話本是想喚起人們對退伍軍人的尊重,卻意外地在網絡上掀起了一場關於退伍軍人身份和地位的大討論,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
說實話,看到這段視頻的第一反應,我也有些不舒服。
雖然理解這位老兵的心情,但總覺得他的語氣裡帶著一種居高臨下的意味,仿佛當過兵就高人一等似的,細想一下,這種想法可能有失偏頗。
說到這,我不禁聯想起小時候聽過的一個故事。
村裡有個老兵叔叔,年輕時參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立過功受過傷,每到喝了酒,他就會拉著我們幾個小孩子,指著腿上的傷疤,講那些驚心動魄的戰鬥場景,我們都聽得入了迷,眼裡滿是崇拜。
可是村裡的大人們卻總是笑著說:"老張又吹牛了。"
那時候不懂,覺得大人們太不懂事,怎麼能這樣對待英雄呢?現在想想,或許正是因為那些大人們的態度,才讓老張叔始終保持著謙遜,沒有飄飄然忘乎所以。
回到這次的事件,我覺得這位老兵的情緒可以理解,畢竟,當兵不是件容易的事,遠離家鄉,接受嚴格訓練,隨時準備為國犧牲,這些付出和艱辛是普通人難以想像的。
退伍後回到平凡生活,難免會有些落差感,甚至產生一種被社會遺忘的失落。
但另一位退伍軍人的回應則讓我眼前一亮。他說:"我也是退伍軍人,退伍了就是普通百姓,別總提'拼了命保護誰',當兵時只是履行了自己的義務,老百姓是納稅人,各自為社會做貢獻。"
這番話說得太在理了!它讓我想起了我的一個退伍軍人朋友小李。
退伍後,小李沒有沉浸在過去的榮光里,而是踏踏實實地開了一家小店。
他常說:"當兵是一段寶貴的經歷,教會了我使命和責任感。但現在我更珍惜能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能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的每一刻。"
小李的態度,不正是我們期待看到的退伍軍人形象嗎?他們曾經保家衛國,現在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繼續為社會做貢獻。
其實,每個職業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貢獻。農民伯伯起早貪黑種地,讓我們吃上新鮮蔬菜;環衛工人不辭辛勞,讓我們的城市乾淨整潔;醫生護士日夜值守,守護著我們的健康......這個社會就是由無數普通人的付出編織而成的。
我覺得,真正值得尊重的,不是某個特定的身份,而是每個人為社會作出的貢獻。退伍軍人固然值得尊重,但這種尊重不應建立在貶低他人的基礎之上。
同時,我也理解一些網友對個別打著"退伍軍人"旗號、行為不當的人的反感。確實有少數人利用這個身份謀取不正當利益,這無疑給整個群體抹了黑。但我們不應因此否定所有退伍軍人的價值。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回想起來,那個憤怒的老兵,或許只是一時情緒激動,說了些過頭的話。如果他能像小李那樣,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相信會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認可。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需要保持理性和同理心,不要輕易被片面的信息左右,也不要動不動就"一棍子打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值得被傾聽和理解。
其實無論是退伍軍人還是普通百姓,我們都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子,與其糾結於身份帶來的榮譽感,不如專注於如何為這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為真正的英雄,不是靠嘴上說說,而是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付出,用行動詮釋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