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剛過,秋風漸起,本該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可就在這個本該充滿希望的時節,一則令人心碎的消息悄然傳來,打破了這份秋日的寧靜。
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的張祺樂副教授,一位年僅38歲的年輕女性,在9月17日這個平常的日子裡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這個消息像一陣冷風,瞬間席捲了整個學界和網絡空間,讓人不禁感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張祺樂,這個名字或許對很多人來說還很陌生,但就是這樣一個年輕的生命,在短暫的38年里,已經在學術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她是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的碩士生導師,是非傳統安全與人權研究中心的主任,更是人權研究、教育和實踐領域的傑出青年代表。
回顧張祺樂的人生軌跡,我們會發現她的一生都與西南政法大學緊密相連。從本科到博士,她在這所學校度過了最美好的青春歲月。
2015年博士畢業後,她毅然選擇留在母校,繼續在人權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短短几年時間,她就從一名普通教師晉升為碩士研究生導師,繼而又成為副教授。
這樣的成就,在很多人眼中無疑是一帆風順、令人羨慕的人生。
不過生活總是充滿著殘酷的意外,就在三年前,年僅35歲的張祺樂被查出患上了癌症,面對這個可怕的診斷,她沒有選擇放棄,而是以驚人的毅力和樂觀態度與病魔展開了頑強的鬥爭。
在過去的三年里,她一邊與病魔抗爭,一邊仍然堅持著自己的工作和研究。這種精神,不得不讓人肅然起敬。
可惜的是,就在三個月前,張祺樂的病情突然惡化,儘管醫生們竭盡全力,但最終還是沒能挽回這個年輕的生命。
9月17日上午10點30分,張祺樂永遠地閉上了眼睛,留下了無盡的惋惜和哀思。
張祺樂的離世,不僅是她的家人和朋友的巨大損失,對整個學術界來說也是一個重大打擊。
38歲,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年齡正是事業蒸蒸日上、大展宏圖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對一位學者來說,這個年齡段往往是學術思想最為活躍、研究成果最為豐碩的時期,張祺樂的離去,無疑讓人權研究領域失去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悲傷之餘,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樣一個優秀的年輕人會遭遇如此不幸?生命究竟有多脆弱?面對疾病,我們又該如何珍惜當下、活在當下?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