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本該是闔家團圓的中秋佳節,山東濟寧的這對母子卻上演了一出令人心酸的鬧劇。
看到那段視頻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個20多歲的壯小伙,對著自己的親生母親拳打腳踢,甚至在母親倒地後還不依不饒地踩踏。
那一幕幕畫面,仿佛刀子般刺痛了每個人的眼睛。
記得小時候淘氣,不小心把媽媽心愛的花瓶打碎了,她氣得直跺腳,可當我嚇得哇哇大哭時,她又心疼地把我摟在懷裡,那柔軟溫暖的懷抱,至今想起來還覺得安心。
可眼前這個年輕人呢?他是怎麼做到對著生養自己的母親下如此狠手的?難道他心裡就沒有一絲愧疚和不忍嗎?
但轉念一想,事情或許沒那麼簡單,我們只看到了那短短的幾分鐘視頻,卻不知道在這之前,在這對母子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有目擊者說,事發當天,那個年輕人一直在向母親索要錢財,被拒絕後,他才失控地大打出手。
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天看到的一則新聞:某地一個獨生子女家庭,兒子從小嬌生慣養,長大後不學無術,整天遊手好閒。父母拿他沒辦法,只能無奈地繼續給錢養著。
這樣的故事,在當今社會並不少見。
我不禁開始設想,這個濟寧的年輕人,會不會也是這樣一個被寵壞的"巨嬰"?從小要什麼給什麼,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長大後不思進取,只知道向父母伸手要錢。
當這次母親終於忍無可忍拒絕了他,他就像個無理取鬧的孩子一樣發起了脾氣。
但即便如此,他的行為也絕對不能被原諒,不管有什麼理由,對自己的母親大打出手,都是天理難容的。
看著視頻里那個蜷縮在地上哭泣的母親,我的心都揪了起來,她一定很傷心吧?不僅僅是因為身體上的疼痛,更是因為心裡的痛。
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居然變成了這副模樣,那種絕望和無助,恐怕只有做母親的人才能體會。
有人說,這是家教的問題。可能這位母親平時太溺愛孩子了,才把他慣成了這樣,但我覺得,把所有責任都推給父母,未免太簡單化了。
一個人的成長,除了家庭教育,還會受到學校、朋友圈、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況且,當一個人到了20多歲,已經是個成年人了,難道還不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嗎?
更讓人心酸的是,即便遭到如此對待,那位母親似乎也沒有太多反抗,是不是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暴力?還是說,她內心深處仍抱有一絲希望,期待著有朝一日兒子能悔改?
無論如何,這樣的家庭狀況都讓人覺得揪心,我想起了自己的鄰居王阿姨,她的兒子也是個問題青年,整天混日子不工作,有次我聽到王阿姨在樓道里抹眼淚,說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為人父母的艱辛。
當然,我們不能把所有的過錯都歸結於這個年輕人,作為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適度的管教和正確的引導也是必不可少的,過分溺愛和放縱,反而可能害了孩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但現在說這些都為時已晚,警察把那個年輕人帶走了,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母子關係的裂痕,不是靠外力就能修復的。
我更擔心的是,等這個年輕人被放出來後,會不會對母親懷恨在心,變本加厲地報復?或者,他會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痛改前非?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看著新聞里那個哭泣的母親,我忍不住想給自己的媽媽打個電話。
生活中我們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可能會和父母發生爭執,但千萬不要做出無法挽回的事,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會比父母更愛你、更希望你好。
在文末希望那位母親能夠堅強起來,不要再縱容兒子的錯誤行為,畢竟,真正的愛,不是一味地付出和忍讓,而是適時的管教和引導。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暴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特別是對待至親至愛的人,我們更應該學會用理解和溝通來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