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哈利·波特》系列的一路爆紅,慧眼識珠買下版權的威格拉姆也升任華納電影製作部的高級副總裁,並負責主導該系列的電影開發。
大衛·海曼(左)與J·K·羅琳
在華納的支持下,海曼與原著作者J·K·羅琳開始物色編劇,並很快找到了史蒂芬·科洛夫來主筆劇本,他們三人也正是日後《哈利·波特》電影系列的幕後主心骨。
科洛夫俘獲羅琳的心只用了一招。「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最喜歡的角色是赫敏。」
羅琳回憶兩人的初次碰面,覺得科洛夫不像別的編劇那般浮誇和戲劇化。羅琳一直認為,能看懂赫敏的人就等於讀懂了她心。
J·K·羅琳與史蒂芬·科洛夫
科洛夫主筆了七部《哈利·波特》電影劇本,因家庭原因缺席了第五部《鳳凰社》。早年的交情讓科洛夫深得羅琳信任,甚至當羅琳開始創作編劇處女作《神奇動物在哪裡》的時候,也去找科洛夫做過參謀。
等到製作團隊開始甄選導演的時候,哈利波特已經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
史蒂文·史匹柏、特里·吉列姆等多位好萊塢名導先後與這部電影傳出「緋聞」。
這時候,因《小鬼當家》系列小有名氣的導演克里斯·哥倫布也拜託經紀人聯繫到華納,他在看完小說之後滿腔熱血的免費給華納改寫了一份《魔法石》劇本,這在講究現實利益的好萊塢是極其罕見的舉措。
史匹柏拒絕了《魔法石》
2000年初,史匹柏拒絕了《魔法石》的導演邀約,宣稱「我確信《哈利·波特》電影系列無論如何都會達到現象級的成功,不過我的導演興趣在別處。」
華納回想起拍兒童片經驗豐富又誠意滿滿的克里斯·哥倫布,並把他請到愛丁堡與大boss羅琳進行「終面」。
經過長達三小時的面試,開啟銀幕魔法世界的鑰匙終於交到了哥倫布手裡。
尋找霍格沃茨鐵三角
幕後團隊搭建完成之後,《魔法石》劇組迎來了更大的挑戰:挑選小演員。
尤其是三位主角——哈利、羅恩與赫敏的人選,他們將決定整個《哈利·波特》電影系列的未來,不容有失。
赫敏的扮演者愛瑪·沃森,是霍格沃茨鐵三角中最先確定的演員。
父母都是牛津高材生的愛瑪,雖說沒有什麼表演經歷,卻從骨子裡透著與赫敏相似的特質——旺盛的求知慾、要強、有一顆純粹的心。
愛瑪·沃森
隨後就位的是「羅恩」魯伯特·格林特。
魯伯特與羅恩一樣天生紅髮,來自一個大家庭,他是家中的老大,有一個弟弟和三個妹妹。
現實中的魯伯特擁有羅恩式的樂觀,同時也是不折不扣的「妹控」,對妹妹們有求必應。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