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影片收穫不俗的口碑,也進一步證明了她在製片領域的才華。
《趙氏孤兒》、《搜索》、《妖貓傳》、《長津湖》和《長津湖之水門橋》等多部經典影片,製作人都有陳紅的名字。
不得不說,在陳凱歌的導演作品戰績里,陳紅是不可或缺的一筆。
陳紅也曾經袒露,做製片人,頭銜體面風光,實則四處磕頭化緣。湊錢、省錢、算錢、投資,張口閉口不離錢。
特別是在導演需求和現實困境之間,她作為製片既要解決問題,又要彌合關係,方方面面斡旋, 如此拼勁。
陳紅當製片,面面俱到,什麼都把控。
從劇組一天吃幾頓飯(待過劇組的人應該明白,劇組作息往往是分散且無序的),到招群演挨個給合作單位打電話談詳情,再到與政府、企業多方溝通。
看似簡單,其中細枝末節的事情,卻紛繁且勞心勞力。
拿《妖貓傳》舉例, 項目歷時六年,她就盯了六年。
陳凱歌對美術、場景要求很高,他要拍盛唐風貌,那必然就要在現代還原出一座唐城。
六年時間裡,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陳紅都要統攬。
等到2016年陳凱歌正式開拍的時候,一座他心中的唐城便真的出現在了眼前:「我等於提包入住。很難,但她就能成。」
他負責想像,她則負責實行實操、落成。
幾乎可以說,是陳紅八面玲瓏地處理著對外事宜,陳凱歌才可以安然地在象牙塔里,進行所有的詩意化的禪學嘗試。
她用煙火氣,保全了他的白衣勝雪。
以利己角度而言,陳紅做出的選擇無疑是令人惋惜的。
但是,「既然要和這樣一個人生活,那我就得要去捍衛這個家庭。」
當然,拿到合同可絕不僅僅是靠喝喝酒、聊聊天,需要耗費極大的心血,所以陳紅衰老得比較快。
大家都在感嘆神顏老去,陳凱歌還是浪漫地回應,「有皺紋好啊,皺紋是我倆愛情的見證。」
對於陳凱歌來說,陳紅就是他天造地設的另一半吧。
幾十年過去,偶有媒體報道陳紅,繞不開拿她被歲月浸 染的外貌,唱衰「美人遲暮」。
陳紅很坦誠,她接受自然法則的規律,更沒有選擇活在濾鏡之中,自認自己「不如從前美了,差遠了」。
可正所謂美人在骨不在皮,我覺得今天的陳紅作為兩個大男孩的媽媽,依然是驚艷的。
在今天大 女主的輿論中,有人為她不值得,我無法認同。
在職業賽道轉換上,她也逃不過目前國內的女演員年齡定律,選擇當製片人,不失以退為進。
當一名製片人,她早已鍛鍊出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戰略能力、格局眼光。
最重要的,相信這些年,她的心智也一直在成熟。
人生路上,她一直用心地在感知外界,完成獨屬於自己的那份成長。
表面上陳紅付出操勞,但實際的效果是,陳凱歌每一件事,都是她安排,而家裡每一分錢,都是她在管。
家裡誰更有話語權,更有位置,一目了然。
陳凱歌曾經說過,陳紅並不柔順,她所有的「小鳥依人」,其實都是自我思量 後的選擇。
曾經的陳紅總是「勁兒勁兒的」,她沒有鬆弛、慵懶、漫不經心。
她 始終提著一 口氣,正是因為這口氣,才能讓她闊別台前幾十年,一轉身還有自己的天下。
但是在經歷事業重新洗牌後,陳紅也變得越來越沉澱、充實。是她的命運里,一頁一頁,一筆一筆,自己寫的豐富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