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許久未見的於文華被網友發現現身在老家的菜市場。
只見她衣著樸素,接地氣地蹲在地上,擺弄著手裡的杆子秤,看得出來她動作還挺熟練的。
提起於文華,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她那甜美的聲音和端坐船頭的絕美畫面:「小妹妹我坐船頭,哥哥你在岸上走……」她與尹相傑合唱的這首歌曲當年家喻戶曉。
歷經婚變、事業從高峰到低谷都未曾讓她蒙塵。
我們不禁好奇,於文華身上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1966年3月,於文華出生於河北唐山玉田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她排行老六,深得父母疼愛。
小時候,農閒時母親喜歡哼唱歌曲,耳濡目染之下,於文華也喜歡上了唱歌。
幸運的是,她天賜一副好嗓子,唱啥都好聽,小小年紀就被街坊鄰居夸作歌唱神童。
三歲她便能跟著音樂哼唱好多歌曲,十歲便參加了縣裡的歌唱比賽並獲獎。
家裡世代務農,從未有人走出農村,為了女兒以後能有個好前途,儘管生活困難,父母還是選擇賣掉了家裡的牛、羊、豬等值錢的牲口,全力支持女兒到省城學藝。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體諒到父母的不易,於文華會儘量省吃儉用,每次開學她都會讓父母給她準備兩大罐鹹菜和一大袋窩頭,足夠她吃半個月。
在同學眼裡,於文華無疑是一個另類,很少和人交往。
生活的貧困並沒有將她打趴下,反而激起了她的鬥志。
偌大的練功房,每天她都是最早一個來,最後一個走,365天,風雨無阻。
功夫不負有心人。
於文華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敲開了中國音樂學院的大門。
大三那年,於文華錄製了電影《紅樓夢》多首插曲,這也讓她的聲音被更多觀眾所知曉。
兩年後,她被選中參加「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演唱歌曲《仙鶴》。
至此,於文華在歌壇算是站穩了腳跟。
就在於文華的歌唱事業慢慢步入正軌時,她的愛情也悄然而至。
他叫李凡,出生於音樂世家,彼時,是中國唱片總公司的一名錄音編輯。
1991年,於文華在錄音棚認識了李凡。
一個是才華橫溢的音樂高材生,一個是有著天籟聲音的當紅歌手,兩人一見如故。
音樂讓兩顆年輕的心越走越近。
1993年,在李凡的撮合下,於文華搭檔尹相傑翻唱歌曲《縴夫的愛》,
一經面市,就唱遍了大街小巷。
同年,《縴夫的愛》MTV榮獲了中央電視台首屆MTV大賽銀獎。
一年以後,李凡又為二人量身打造了歌曲《天不下雨天不颳風天上有太陽》,將二人的事業推上了巔峰。
於文華將這一切成功都歸功於李凡,對李凡的愛也更深了。
與於文華事業發展得如日中天不同,此時李凡在公司的處境並不好。
於是李凡決定離開唱片公司成立自己的音樂製作社。為了表示對男友的支持,於文華是出錢又出人。
1995年10月,二人在北京登記結婚。一年後,他們可愛的女兒出生。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在李凡的支持下,於文華的事業節節攀升。
她先後出演電視劇《一畝三分地》、發行專輯《芝麻節開花節節高》,兩次參加央視春晚。
在外人看來,於文華和李凡志同道合,家庭美滿,是一對人見人羨的人間佳偶。
但沒想到,看似平靜的生活下其實早已暗潮湧動。
這天,於文華來到李凡的公司里打算給李凡一個驚喜,可當他推開辦公室的門時,卻看見自己的丈夫正抱著另外一個女人。
那一刻的於文華,只覺得五雷轟頂,靈魂出竅。她哭著質問李凡,卻只換來一句無情的話:「我很愛她。」
於文華到此才明白,自己這麼多年的付出,只不過是痴心錯付,於是她毅然決然地帶著女兒離開。
離婚後,於文華長期陷於悲痛當中,難以自拔。經常通過網絡聊天排解苦悶。
恰逢此時,一位叫李年的網友闖入了她的生活。
李年知道了她的經歷,很心疼她,一直默默地陪伴她、開導她。
在他的陪伴下,於文華逐漸從傷痛中走了出來。
在與李年接觸的過程中,於文華被李年的人品、學識所打動,慢慢兩人走到了一起。
結婚典禮上,李年鄭重地向於文華承諾:「我一定不會再讓你們母女受半點委屈。」
婚後李年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主動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讓於文華專心發展事業。
李年付出的真心也贏得了女兒李思妤和於文華母親的認可。
女兒李思妤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我的爸爸就是李年。」
在於文華的母親彌留之際,她告訴於文華:「看到現在有李年這麼好的男人在你身邊照顧你,我就可以放心地走了。」
生活上,李年把於文華照顧得無微不至。
工作上,李寧也給了於文華很大的幫助。
他認真研究了於文華過往的歌曲,結合於文華聲音的特點,建議於文華嘗試做親情歌手。
一語驚醒夢中人,於文華聽從了李年的建議,並於2001年演唱了歌頌母愛的歌曲《想起老媽媽》,不少觀眾為之動容。
她本人也憑藉此首歌獲得了「用嗓子繡花」的民俗皇后之名,被觀眾親切地稱為「親情歌者」。
找準定位後,於文華的事業也迎來了第二春,她演唱了《家》《爸爸》《不要惦記家》《娘,大哥他回來了》等多首廣為流傳的親情歌曲,並數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兩人結婚以後並未共同生育孩子,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於文華也一直覺得對不起李年。但李年並未把此事放在心上,而是反過來安慰於文華:「我把思妤當做自己的孩子,我們這一輩子有她一個孩子就夠了。」
李年對於文華的愛,低沉而深厚。
於文華曾在一次錄製節目中說道:「遇到李年是我這輩子最幸運的事,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嫁給他。」
現在的於文華已逐漸淡出大眾視野,偶有幾次露面都是參與公益節目的錄製或是和朋友一起做公益。她致力於弘揚國學文化,不斷豐富創作了《國學唱歌集》、《蘭亭序》等充滿文化情懷的音樂。
她曾在抖音號分享了一段到孔子研究院學習古琴的視頻,視頻里的她雖背負著碩大的古琴,但仍難掩步伐輕快、眼中星辰。
「弦歌不輟,芳華待灼」我想這就是對於文華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