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一天的時間將《小巷人家》追平了。
看完《小巷人家》前13集,我感觸良多,心情複雜,從而寫下這篇文章。
一、氣憤
看《小巷人家》的時候,我首先代入的是黃玲,一個在婆婆生日時做了一大桌子菜還不能上桌吃飯的女人。
我看著她被公公婆婆刁難,看著她忙活了半天最後卻只能蹲在廚房吃不能上桌,我看著她微笑著安慰筱婷,笑容里卻滿是尷尬與心酸。
我看著莊老師欲言又止,看著他從掙扎到接受,看著他一次又一次忍讓,看著他讓黃玲受盡委屈。
我心中就像燃起了一股無名的怒火,無法抑制。
過日子,最怕的就是這種拎不清的男人,不能充當父母與妻子之間的調和劑,只能不斷地委屈妻子,「孝心外包」的同時還讓她受盡委屈。
你對他好言相勸,好話說盡,可他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全然不將你的話放在心上,還是一意孤行。
黃玲做的所有事都是為了他們這個小事,可這個家裡卻沒有一個人理解她,她一個人對抗莊家所有人。
二、悲哀
起初,我只覺得是莊老師要面子,窩囊,愛充老大,自己沒有這個條件也要將事情應下,為了面子打落牙齒活血吞。
可越看到後面,我才發現,在這個家庭受盡委屈的不只是黃玲,還有莊老師,他知道自己父母偏心,知道黃玲是為他好,可是他沒有辦法反抗。
這個沒辦法不是他自己不願意拒絕,而是他本能地無能為力,他做不到,根本不敢說「不」,即便是父母的不合理要求,他內心有不舒服,可他在短暫的掙扎過後還是會同意。
黃玲說的很對,這和莊家公婆對他的教育有關,莊家公婆偏心小兒子,每次都委屈他去體諒自己的小兒子。
只要他讓步退讓,他們就誇他,於是,他經常委屈自己去獲得這份誇張,這份稱讚,久而久之,他就默認只有這樣做才是對的。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