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個聽著還有些遙遠的年份,卻實實在在地帶著一股「凜冬將至」的味道,向80、90後的錢包襲來。
退休養老新規,幾個字,輕飄飄地落在紙面上,卻重若千鈞地壓在了我們這代人的心頭。
63歲退休?
20年最低繳費?
這,是認真的嗎?
別急著「emo」,讓我們冷靜下來,用經濟學的放大鏡,好好瞧瞧這新規背後,究竟藏著什麼玄機。
人均預期壽命77.93歲,看起來挺美好的數字,可你細品,這背後是醫療進步、生活水平提高帶來的長壽紅利。
活得長了,領養老金的時間也長了,而交養老金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少了。
這就像一個不斷漏水的池子,注水口越來越細,漏水的地方卻越來越多,長此以往,池子遲早要見底。
「延遲退休」和「提高最低繳費年限」,與其說是新規,不如說是無奈之舉。
這是全球老齡化浪潮下,各國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共同難題。
日本、歐洲,哪個不是在苦苦探索養老金制度改革的出路?
中國,也不例外。
可問題是,這改革的擔子,怎麼就落在了我們80、90後的肩上?
我們這代人,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好不容易熬過了「996」,盼著退休享清福,結果退休年齡卻延後了。
這滋味,就像跑馬拉松,眼看著終點線就在眼前,裁判卻突然告訴你,賽程加長了!
當然,官方也給出了解釋:人口結構變化、養老金缺口壓力……這些宏觀層面的原因,我們都懂。
可懂歸懂,接受起來,還是難免有些「扎心」。
尤其是對靈活就業人員來說,這新規更是雪上加霜。
沒有穩定的工作單位,收入波動大,繳納社保本來就斷斷續續,現在繳費年限提高了,壓力更是山大。
很多人可能會選擇放棄繳納,或者減少繳納金額,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劇養老金的缺口。
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該怎麼辦?
「躺平」?
顯然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與其抱怨,不如積極應對。
新規也並非全是壞消息,它至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養老,不能只靠國家,更要靠自己。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