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竟然能坐到評委會的寶座上,多少還是不太合理吧。
誠然,在電影界,陳坤的咖位是比吳越要高的,畢竟當初他與周迅等人可是火得一塌糊塗。
在拿獎上,陳坤也憑藉《畫皮》斬獲了百花獎最佳男主。
然而,還是那句話,演藝圈從來不缺影帝,更何況陳坤甚至還沒拿過金雞獎,但凡有個主演作品上映,都未必能入圍,這樣的水準竟然來當評委,也是有點好笑。
其實像這種「半瓶都不滿」的「大師」在娛樂圈還有很多。
金雞獎最重要的獎項都能塞進去兩位「大師」,可見其他單元的評獎成員該多麼水。
比如早前評港澳青年短片的評審,黃曉明已經是主席了,演電影都只能是配角的張鈞甯也位列其中。
同時,與鄧超合作《勝券在握》的劉循子墨名字也赫然其中。
當然,至少這還是金雞獎。
黃曉明也是個影帝,而張鈞甯也有些知名度,劉循子墨也有拿得出來的代表作。
相比之下,其他獎項的評委就更算得上「笑話」了。
北京國際電影節,朱一龍和馬麗都已經是國際評獎委員會的成員了。
看來今年金雞獎馬麗坐上影后寶座,也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還是同樣的電影節,屈楚蕭和於適竟然可以與蔣勤勤和祖峰齊名,搖身一變成為評委。
真的不能再扯,當零星的幾位明顯與其他人格格不入時,究竟誰尷尬已經一目了然。
電影還沒拍幾部,甚至還需要老戲骨給撐腰,竟然直接就把成績當作自己的資本。
這流量當道的時代真是讓人沒話說。
你說,就這樣水準的評委會評出來的獎項,又有多少份量呢?
結語
陳坤和吳越作為評金雞最佳故事片的演員代表,讓人不禁聯想到其他獎項到底有多少水分。
再看看提名名單,那簡直就是兩眼一黑。
比如首次與沈騰合作,便直接入圍最佳男配的范丞丞。
面對鏡頭無精打采、眼睛都睜不開了,嘴裡一直念叨「受寵若驚」。
也是同一天,在《小巷人家》的宣傳路演活動中掉臉子。
評論區卻聽取「心疼」聲一片。
粉絲都在心疼這個「小可憐」,沒有了你們誰還拿這個連戲都不會演還掉臉的24歲男人當「寶寶」。
當然,還有與沈騰、林保怡與雷佳音比肩的王一博。
一年的時間,從最佳男配直接晉升到影帝候選人,資本連裝都不裝,沒有作品就強行給他推上來。
就是可惜觀眾的眼睛了。
賈玲被除名,《周處除三害》《堅如磐石》無影無蹤。
這一屆金雞,是流量的狂歡,只不過,當遍地影帝影后冒頭,觀眾還會買帳嗎?
南楓娛樂圈
有品質的娛樂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