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六歲娃有點東西,從孤兒混成皇帝,最後差點把親弟弟毒死
最近鑽研歷史八卦,發現了一個絕對勁爆的故事,簡直比宮斗劇還要精彩。這事說來話長,關鍵人物是南唐的開國皇帝李昪,一個從六歲就開始"卷"的主。這哥們的人生軌跡,要是拍成電視劇,收視率絕對爆表。
命運的轉折,從一個眼神開始
話說在唐朝末年那會,天下大亂,到處都是紛爭。六歲的李昪,小小年紀就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要擱在普通人家,這孩子可能就這麼默默無聞地長大了。不過這孩子的眼神特別不一樣,站在那裡就給人一種王者之氣。
有一天,當地大佬楊行密路過,一眼就被這孩子吸引住了。你說神奇不神奇?這麼多人從他面前走過,偏偏就這個小屁孩入了他的法眼。楊行密當時就拍板,說要收這孩子當乾兒子。
不過政治圈裡的事情都藏著彎彎繞,楊行密琢磨了一下,覺得直接收養可能會惹來閒話,乾脆把李昪送給了他的心腹將領徐溫。從此,李昪改名叫徐知誥,開啟了他在徐家的臥底生涯。小小年紀就得演戲,這孩子也是夠難的。
在徐家的日子,簡直是活成了標杆
來到徐家後,李昪給我們上演了一出"完美兒子"的大戲。這孩子聰明得很,知道要在這個家站穩腳跟,就得讓所有人都挑不出毛病來。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家裡大大小小的活兒都搶著干,比老媽子還勤快。洗衣服、做飯、打掃院子,樣樣都乾得特別利索。白天裝孝子,晚上偷偷學習,這種雙面生活他愣是堅持了十幾年。
徐溫家的親兒子們可就厲害了,天天大魚大肉,吃喝玩樂,橫著走路都嫌道不夠寬。你說這對比多諷刺,親兒子像爺,乾兒子像保姆。徐溫看著這個便宜兒子這麼能幹,心裡還挺得意,以為自己撿了個寶。誰能想到,人家這是在憋大招呢。
機會來得猝不及防,但早有準備的人從不手忙腳亂
918年的時候,徐家迎來了大轉折。徐溫的大兒子徐知訓,仗著自己老爹的權勢,看上了一個叫朱謹的將領家的小妾。這孫子二話不說就要搶人家老婆,這不是找死嗎?朱謹一怒之下,直接把這個紈絝子弟給做掉了。
徐溫聽說愛子被殺,當場就病倒了。這個時候,李昪展現出了他多年苦練的本事。他三下五除二搞定了朱謹,安撫了軍心,順便把大權都抓在了手裡。這操作,簡直就是教科書級別的權力交接。
李昪表面上是為徐家伸張正義,實際上是在為自己鋪路。老爹躺在床上還沒反應過來,他就已經把徐家的基業給接收完了。這手段,不得不說真是高。
權力是個毒藥,連親情都能毒死
李昪掌權後,看著弟弟徐知詢手裡的兵權就渾身不自在。你說這人吧,得了權還想要更多。他想出了個陰招,準備在弟弟生日這天來個了斷。
這個生日宴會選在了城南的一處園林,地方偏僻不說,還提前布置了精兵,就等著弟弟來自投羅網。李昪還特意準備了一杯下了料的美酒,打算讓弟弟喝下去,軟禁起來,順便把兵權收回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誰知道徐知詢在軍營里混了這麼多年,警惕性特彆強。他看出了哥哥眼神不對勁,靈機一動說要和哥哥分享這杯酒。這一招真絕,直接把李昪給將了一軍。
這場博弈,最後誰贏了?
最後這場鴻門宴不了了之,徐知詢雖然保住了性命,但還是不得不交出兵權,遠走他鄉。李昪後來當上了南唐的皇帝,完成了他的權力之夢。
不過細想想,這事怪諷刺的。一個從小吃盡苦頭的孤兒,好不容易爬到了高位,卻差點毒死自己的親弟弟。這讓我想起一句話:權力是最烈的酒,喝多了容易醉,醉了就會忘記自己是誰。
李昪的故事告訴我們,人這一輩子,得到的再多,也不如守住本心來得重要。他從小就比別人聰明,但到頭來還是被權力慾望給迷了心竅。這個政權最後也沒能長久,或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吧。
回頭想想,其實做人不必太過精明。有時候退一步,把親情和友情放在第一位,未必是壞事。畢竟這人世間,能讓你開心的,從來都不是權力和地位,而是身邊珍惜你、關心你的人啊。
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成功的路上,不能光靠耍小聰明。真正的智慧,是知道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李昪最後輸就輸在太過貪心,非要把事情做絕。其實想想,天下權力那麼大,何必非要兄弟鬩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