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就能結婚?揭秘古代早婚背後的驚人真相
看古裝劇時,我總被那些青春靚麗的女主角迷住眼。不過細想想就覺得不對勁,這些女主角看起來都太小了,很多才13、14歲就嫁人了。放在現代,這絕對是重大新聞,可在古代卻稀鬆平常。
我翻遍史料,發現這背後藏著讓人意想不到的故事。來,帶大家一起扒一扒這段歷史。
早婚制度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要說古人一直都早婚,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翻開歷史書,周朝時期的婚戀制度可規範了。《周禮》明明白白寫著:男的要到30歲才能娶妻,女的也得等到20歲才能嫁人。這年齡段放在現在,都算是"大齡青年"了呢!
古人這麼規定可不是閒著沒事幹。周朝那會兒,社會挺穩定,也不怎麼打仗。再加上農業技術落後,能種地的地方就那麼點,人口多了反而會鬧饑荒。所以把結婚年齡定得高一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齊桓公這一手"神操作"
事情到了春秋時期就不一樣了。這事還真得"感謝"齊桓公,就是他把這盤棋給攪活了。
齊桓公當時想著法子讓國家強大起來。他一琢磨,人多才能強大啊!於是一拍腦袋,把結婚年齡降低了——男的20歲就能結婚,女的15歲就能嫁人。
這一手操作立馬就被其他國家學去了。到了戰國時期,秦國更是把女子結婚年齡降到了13歲。漢朝建立後,這個規矩就這麼傳下來了。
打仗要人,生育靠娘
古人為啥這麼著急讓年輕人結婚?說白了就是為了多生孩子。
春秋戰國時期那可是真刀真槍的干!史料記載,光戰國時期戰死的士兵就有兩百萬,占了當時人口的十分之一!這數字聽著都可怕。
各國君主一看這情況,能不急嗎?趕緊讓大家早點結婚,早點生娃。要是晚了,人都打光了,還怎麼打仗?這就跟現代社會鼓勵生育差不多,只不過古人用的是"強制"手段。
13歲結婚,窮人家的"明智之選"?
老百姓家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在古代,養女兒就像是在養一個'移動存錢罐'。
農忙時還能幫著干點活,但到了適婚年齡還不嫁人,那就是實打實的"吃白飯"了。家裡人想著,早點把閨女嫁出去,還能少養活一張嘴,還能收到一筆彩禮,這買賣穩賺不賠啊!
更重要的是,古代重男輕女,女孩從小就被當成是別人家的人。女孩子在家就像個"臨時工",早晚要嫁人的。與其養到大,不如早點嫁出去,還能給娘家減輕負擔。
生存環境有多殘酷?
說到這兒,現代人可能會覺得古人太不是東西。但是,那個時代的生存環境,可以說是"太硬核"了。
平均壽命才50歲左右,40歲就敢自稱"老夫"了。活得短,自然得抓緊時間。再說了,古代的醫療條件差得很,生個孩子都是在鬼門關走一遭。
產房裡連個消毒設備都沒有,就一盆熱水,全家人手忙腳亂地幫著接生。年輕力壯的時候生孩子,存活率還能高點。這麼想想,13歲結婚倒像是當時最"保險"的選擇。
瘟疫和戰爭的威脅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古代可沒有現代醫學,一場瘟疫下來,能活多少人全靠運氣。那時候的人就像在玩一場"生存遊戲",今天不知道明天還在不在。
戰爭就更不用說了,隨時可能把一個家族的男丁都打沒了。所以古人只能用"遍地撒網"的方式,多生幾個孩子,但凡能活下來一個,這個家就有希望了。
早婚帶來的後遺症
不過,這種早婚制度也帶來了不少問題。很多老一輩人都有羅圈腿,這跟早婚早育有直接關係。
13歲的女孩身體都還沒發育完全,就開始生孩子。母體和胎兒搶營養,再加上古代營養條件差,很容易就會缺鈣。生完一胎沒多久就得生二胎,身體哪受得了?
婆家的"童養媳"生活
說到早婚,就不得不提"童養媳"這個特殊群體。有些家庭為了省彩禮錢,乾脆在女孩很小的時候就把人家接到家裡"養著"。
這些小女孩從小就得幹活、伺候公婆,跟個小保姆似的。更慘的是,她們連自己的童年都沒有了,整天圍著鍋碗瓢盆轉。
我採訪過一位老太太,她就是童養媳出身。她5歲就被送到婆家,每天天不亮就得起來燒火做飯。冬天的時候,小手都凍裂了,還得繼續幹活。聽她講述往事的時候,我的心都揪著疼。
古代女性的"擇偶權"在哪?
說到這兒,肯定有人要問了:難道古代女孩就沒有反抗過嗎?
答案是:有!而且還不少。史書上記載了不少"逃婚"的案例,有的女孩寧願跳井、上吊,也不願意嫁給不認識的人。
但是,大部分女孩最後還是認命了。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樣的觀念根深蒂固。女孩從小就被教育: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聽父母的話就對了。
現代人看來不可思議的"規矩"
古代的婚姻除了年齡小,還有很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規矩。
比如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親的時候,男女雙方往往都見不著面。能不能成,全憑父母和媒婆的一張嘴。
有意思的是,那時候還特別重視生辰八字。兩個人八字不合,就算長得再好看,家境再優越,也不能結婚。這在現代看來簡直不可理喻,但在古代可是大事。
歷史的沉重一頁
看完這些,再回頭看那些古裝劇里的浪漫愛情,是不是覺得特別諷刺?
13歲的小姑娘,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卻要被推進婚姻的圍城。男方娶她,不是因為多愛她,而是看中了她能給家族帶來多少後代。這背後哪有什麼浪漫可言?
古人的婚姻制度,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一場生存遊戲。每個人都被迫參與其中,不管願不願意。
好在現代社會已經完全不同了。我們有更好的醫療條件,有更長的壽命,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自由戀愛,有選擇的權利。
回望歷史,真該慶幸自己生在了對的時代。那些被歷史車輪碾過的13歲新娘們,她們的故事永遠被記錄在歷史的書頁中,提醒著我們珍惜現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