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的故事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的,彼時高考剛剛恢復,講述蘇州國營棉紡廠職工院兩家人,在時代變遷中的故事。
故事的最後,所有的角色大抵都有不錯的結局,尤其是莊林兩家,在浦東買了房子,徹底搭上了時代的快車。
要說誰的結局比較不好,那應該就屬吳珊珊了,不但失去了住所,一邊帶著年幼的孩子,一邊還要照顧失業的弟弟。
然而卻沒有人同情她,因為她不該算計宋瑩的房子,宋瑩是曾經對她最好的人,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吳珊珊背著宋瑩,把戶口遷入了宋家。時間剛好是在棉紡廠的職工購房政策,出台前三個月。
如果不是莊筱婷發現及時,棉紡廠分給宋瑩的房子已經被吳珊珊占了優惠名額買下。
而更讓人討厭的是,直到最後她還在莊筱婷的面前裝可憐,一副受害者的模樣。
當然也有觀眾不贊同但表示能理解,吳珊珊做這些也是被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為之。
各家有各家的生活,她為了自己和弟弟的前程,嫁給了不喜歡的男人,連自己都犧牲了,自然也顧不得宋瑩了。
但在我看來,吳珊珊和向鵬飛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向鵬飛卻是越來越好,越來越懂得感恩。
與其說吳珊珊是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為之,不如說她缺少足夠的智慧。
吳珊珊和向鵬飛都是寄人籬下,吳珊珊雖然住在自己家,但這個家裡只有後媽,和忽視她的爹。
連青春期的胸衣都是宋瑩幫的忙,她和寄人籬下也沒太大區別。
吳珊珊記恨宋瑩,是從提出讓小軍借宋瑩的房子備考,被宋瑩拒絕之後,而向鵬飛其實也記恨過黃玲。
當初黃玲拒絕讓向鵬飛借住在自己家裡,向鵬飛看著母親受委屈,心底實實在在怨恨過。
不一樣的是,吳珊珊走向了極端,而向鵬飛最終和自己達成了和解。
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吳珊珊的理解是每個人只能顧得了自己,顧不了別人的死活,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而向鵬飛的理解是,各自有各自的命運,家人也好朋友也好,都是陪伴一段時間而已。
莊圖南考上大學之後,向鵬飛就住進了黃玲家裡。
他一直都很清楚,雖然莊超英和黃玲都待自己不錯,但說到底自己是外人,在這個家的位置是排在最後的。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