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最強部隊被滅,緊要關頭,澤連斯基喊話,明年可能結束衝突

2024-11-27

伴隨著冬天的到來,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長時間的衝突給烏克蘭自身造成的損害,烏軍在前線的局勢似乎愈發不容樂觀。俄羅斯國防部在11月22日的時候,傳來了這樣一條消息,俄防長別洛烏索夫在視察前線的時候,宣稱,俄軍已經消滅了烏軍的「最強部隊」,且打亂了烏克蘭在2025年的部署。

從現有的消息來看,俄國防部並沒有透露這支部隊的番號和具體的人數,也沒有直接透露是俄羅斯的哪一個作戰集群執行的這次任務。但是能夠讓別洛烏索夫發出這樣感慨的戰績,不會很普通。其實,就算不能確認這支部隊的具體番號的人數也沒有太大的關係,我們依舊可以從俄烏戰場現在的局勢對比,去看烏軍還有多少作戰能力。

圖為俄防長別洛烏索夫

英國媒體最近報道稱,在庫爾斯克,俄軍已經奪回了被烏軍控制的40%左右的領土。23日,烏克蘭媒體援引烏軍總參謀部的說法,稱俄軍已經在庫爾斯克地區集結了快6萬人,正準備發動冬季攻勢,一舉奪回庫爾斯克。並將戰線推進至烏克蘭蘇梅州,在那裡建立新的緩衝區,和隔壁的哈爾科夫連成一片。

從上面的內容里,我們可以得出兩個關鍵信息,其一,烏軍很難守住庫爾斯克,其二,俄軍已經打算將戰線再度西推。僅憑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是,烏軍在庫爾斯克的日子不會很好過。如果接下來俄軍繼續向該地區增兵,那麼進入庫爾斯克的烏軍精銳很有可能全部葬送。

圖為俄羅斯洲際彈道飛彈發射

在兵力之外,其實仗打到這個份上,在武器裝備方面,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差距已經不是太大,而且在質量上也許北約的武器還要更勝一籌,至少除開洲際彈道飛彈這種戰略性武器之外,俄烏並沒有太大差距。問題是,在數量上,俄烏雙方卻不可同日而語。11月20日之後,烏軍先後動用了美製陸軍戰術飛彈和英國的巡航飛彈對俄羅斯境內目標發動打擊,俄羅斯隨後也在21日向烏克蘭的第聶伯羅發射了一枚新研發的「榛樹」高超音速飛彈。

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還不足以拉開俄烏雙方的實力對比。問題是,第二天,普京就宣布,該型飛彈已經列裝俄羅斯戰略火箭軍,這也就是說這款武器已經可以批量生產。在戰場上,如果敵我雙方的武器裝備無法在代差上拉開差距,那麼就只有從數量上獲得優勢。烏克蘭現在庫存的短程飛彈不過50枚,而且已經打出去了幾發,如果再需要,就得美國和歐洲自己掏腰包。問題是美國政府現在正處於權力交接的空檔,即使拜登政府能夠為烏克蘭再提供一批,數量也不會太多。

圖為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

一旦美國進入特朗普時代,烏克蘭再想獲得類似武器就難了。反觀俄羅斯這邊,俄烏衝突打了快3年,但是其軍工產能一直很強勁,若是能夠在短時間內讓這批「榛樹」飛彈達到一定規模,就可以增加俄軍獲勝的籌碼。拋開飛彈這種遠距離打擊武器不談,烏軍在其他裝備,以及後勤補給上,也不如俄軍那麼順暢。因此,從後勤、武器裝備等可以直接轉化為戰力的要素上來說,烏軍出現潰敗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所以說,俄烏之間因為北約不斷援助,而被掩蓋國家體量上的差距,正在因為外部局勢的變化,開始被重新暴露出來。這種差距反映到前線,就是戰局呈現出對烏克蘭的不利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澤連斯基其實也很清楚烏克蘭現在的處境。比如在11月19日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網採訪的時候,他就表示,烏克蘭深知不可能憑藉武力恢復1991年的邊界,因為那樣只會浪費更多烏克蘭人的生命。

圖為澤連斯基與拜登

到了11月23日,澤連斯基更是做出了一個預測,那就是在2025年完全結束這場衝突。在說出這句話的同時,他還表示,這場衝突具體什麼時候結束,就要看俄羅斯想要什麼時候結束,要看美國的態度是否堅定,要全球「南方國家」與烏克蘭站在一起。

這幾句話充分反映了澤連斯基現在的些許悲觀態度,或者說從一開始他的態度就應該是消極的,因為,他從始至終都是在替西方「賣命」。或許他也嘗試過想要打敗俄羅斯,或者嘗試擺脫美國、歐洲等西方政治勢力的束縛。進而自行決定烏克蘭的命運,但客觀且現實的條件,註定了這樣做不會有任何結果。

圖為俄烏前線的烏克蘭士兵

在通往最終和談的道路上,他也確實需要做最後一搏,不論成功與否,他都需要這樣去做。儘管他或許已經決定犧牲一些東西,去保存更大的利益。但這依舊需要戰爭結果來決定。所以,俄烏衝突的最後結局,大機率是在一場全面的戰役之後,雙方才會真正走上談判桌。當然,這還需要保證的是,在這期間,西方與烏克蘭不狗急跳牆,讓局面不可收拾。

總而言之,在這場衝突超過1000天之後,我們看到了和談的希望。因為烏克蘭背後的最大支持者,出現了權力更迭,這就是我們以前經常說的,只要西方停止援助,烏克蘭立馬就會停戰。但事實顯然不會那麼容易,拜登政府還在掙扎,試圖把事情鬧大,給特朗普留下一個不可收拾的爛攤子。

另外,不論這場衝突最終以什麼方式結束。從未來的走向來看,歐洲內部一顆全新的釘子算是被美國埋下去了。利用俄烏衝突,美國至少干成了兩件事,一方面,讓俄羅斯的邊境多了一個「動亂之源」。另外一方面,讓俄羅斯和歐洲的關係愈發的對立,即便歐洲內部現在有一部分國家,可能依舊會和俄羅斯保持良好關係,但是俄歐矛盾的大勢已成,難以更改。

自然界有一個法則,叫作「破壞總比建設來得容易。」俄烏衝突,不僅破壞了烏克蘭邊境的和平,也動搖了歐洲的安寧,而這場衝突的後遺症,還未真正顯現。


相关文章

  • 佩斯科夫宣稱:發射「榛樹」30分鐘前向美國進行了通報,意味深長
  • 美軍B-21試飛再曝新進展,轟-20還沒消息但航展有驚喜
  • 全面停止戰鬥 稱60天內撤出所有參戰部隊:說到做到 決不食言!
  • 央視公開殲20超級機堡,厚度超3米硬抗鑽地彈,俄方羨慕不已
  • F35戰機的發動機,到底有多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