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英紅,64歲,一個還在等的人。等誰?是幾十年前的那個美國水兵嗎?這個問題不禁讓人好奇。她從街頭乞討的小女孩,到如今的影壇傳奇,背後究竟經歷了什麼?這個故事沒有設定的標準結局,只有她一個人不斷的努力和拚命。
六十年代初,惠英紅的家庭從山東來到了香港,八箱金條和滿懷希望地踏上這片土地。本來以為是錦衣玉食的生活,結果卻變成了一個破落的故事——父親的揮霍、賭癮,將這些財富化為烏有。家道中落,沒錢住樓梯下,甚至露宿街頭,這樣的生活該怎麼過?但她和家人堅持著,靠乞討、賣香菸和口香糖活下去,那些不堪的日子,現在回想都讓人覺得揪心。
還記得那個約翰嗎?惠英紅認識的一個美國水兵,偶爾買她的香菸,兩人找機會聊聊天。雖然只是幾天,但對她來說,那段時間可能是她苦難童年裡少數的溫暖時刻。約翰學會了我愛你這句粵語,把所有錢塞給她後便離開了。惠英紅可能還在等他吧,因為在那個髒亂的碼頭上,她唯一感受到的溫暖也許就是從這個約翰而來。
生活在香港的底層,小惠英紅想要改變命運。十三歲那年,她不顧家人的反對,悄悄跑到對面舞廳,成了中國舞藝員。一個孩子站在舞台上跳舞,只為了換取片刻的關注和收入,那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她沒有時間猶豫,也沒有餘地可退,唯有往前沖,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正是在舞廳,她遇到了甄子丹的母親麥寶嬋,被引進了武術的世界。
想像一個女孩跟著嚴厲的武術師傅練拳,每天反覆做著相同的動作。她沒有選擇,只能堅持。麥寶嬋教得特別嚴格,而惠英紅學得也特別認真。這種拼勁兒吸引了邵氏電影公司的張徹的注意,讓她得以進入邵氏公司。她在那兒做了兩年冷板凳,終於等來了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她出演穆念慈,從此開始了她的武打明星之路。
當時的香港影壇,惠英紅成了一個現象級人物,被稱為拚命三娘。她在片場從不用替身,一次次骨折、脫臼,她都選擇咬牙堅持拍完。她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痛苦,因為家人靠她吃飯,她沒有退路。這種拼勁和堅韌讓她在武打片中成為不可替代的存在,但與此同時,她也失去了太多,失去了做自己的機會,失去了生活中的那份溫暖。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