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斗光引領「一心會」成員和其領導軍中秘密組織密謀的兵變,第一個要除掉的絆腳石是陸軍參謀總長兼戒嚴司令官鄭相鎬。
全斗光拉幫結拜的野心明目張膽、無所顧忌,參謀總長深感危機,多次對全斗光的舉動持反對意見。
眼見全斗光越發猖狂,組織的反叛團體越來越龐大,參謀總長發布調走全斗光的命令。
希望全斗光離開政權中央,維護好當局的政治局面,找出背後刺殺總統的兇手。
只要全斗光人遠離政治中心,翻不出大浪,政權權力統治不會發生變化。
參謀總長的調令一經發出來,一切正往總長期待的方向發展。
只是他沒想到最後一刻,全斗光被逼急了,籌劃在「最後的告別「中提前實行蓄謀已久的計劃。
這個計劃是一邊拿下總長,一邊讓總統簽字,來一個先斬後奏,生擒活捉的正麵攤牌對抗。
全斗光以「告別」之名前去拜別總長。
正在全斗光來的路上,接到總長召見的命令,全斗光正為是不是計劃敗露感到緊張,總長的一句話打破僵局。
原來總長召見是為最後的離別寒暄,全斗光緊張的心情終於定下來了,遵循原先商量好的行動與之周旋。
總長正是察覺到全斗光的目的才提出調離命令,但令他萬萬沒想到,全斗光竟然膽大妄為到公然挑釁統治地位。
按照原計劃,全斗光先發制人,抓住時間打破友好的寒暄氛圍,一群人緊隨其後,一舉壓制總長。
奪取最高政權的最大阻礙終於在精心策划下控制住最關鍵的人,但擺在全斗光面前的阻礙還有另外一個人,這個人是李泰臣。
當初全斗光極力拉攏政界各級領導加入「一心會」時,率先熱情邀請李泰臣加入,只是未等他開口,李泰臣義正言辭拒絕,還諷刺全斗光種種痴心妄想奪取權力的慾望。
對立選擇註定他們在政權鬥爭成為對手,李泰臣跟全斗光堅決抵抗到底。
因為李泰臣還在拚命挽回局勢,這場政治之戰僵持持續多時,緊張而激烈的政局差點迎來一場巨大的內戰。
眼見出現小插曲,原本等總統簽字的計劃改變了,全斗光因此不得不挾持當時在位的總統朴正熙。
全斗光一群人團團圍住朴正熙,施壓迫使總統在原來的文件簽字。
裡面是朴正熙沉默卻遲遲不動筆的兩邊對峙緊張氛圍,外面還有劍拔弩張的兩軍對峙,進入到必有一方在這場對立付出代價的局勢。
李泰臣帶領手下軍隊打擊以全斗光為首的叛軍團伙。
李泰臣是一名堅守初心的軍人,在這場叛亂中從未被全斗光的利益所誘惑,亦不會被威脅震懾。
李泰臣忠心耿耿,以死抵抗,兩軍交戰之時,他還在聯繫各部門,呼喚眾一起反抗 ,打退權力薰心的叛軍。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