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太太出身名門,嫁到竇家後有竇世樞和竇世英,按理來說在那個年代,她嫁到竇家,應該被人稱之為竇老太太,事實卻並非如此,她不冠夫姓,而她也因所嫁非人毀了自己一輩子。
竇世樞是竇家在朝堂里最出色的男子,他也唯利是圖,因為在朝堂被打壓,竇世樞便想起利用兩個侄女的婚事,讓竇昭嫁到魏家,讓竇明嫁到鄔家,以此來為自己的仕途鋪路,甚至不惜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逼迫竇昭,面對竇世樞的逼迫,竇世英一如既往的護不住女兒,好在崔老太太出面主持公道。
趙氏去世之後,竇昭便一直跟著崔老太太生活,崔老太太清楚,女子嫁錯人意味著什麼,對於竇昭的婚姻大事,她慎之又慎,絕不讓竇昭步自己的後塵。
崔老太太久在田莊,都知道魏廷瑜名聲不好,青樓留名,府中女使更是數不勝數,可對於竇世樞而言,這對他的仕途有幫助,對於竇世英而言,他不能違逆兄長的話,他也希望竇昭能找一個歸宿,魏家好歹有爵位在,以後也能護著竇昭,對此竇世樞口口聲聲道:「為嫁從父,夫為妻綱乃是天道綱常,女子生來就是生兒育女,就是相夫教子的。」
竇世樞從不在乎竇昭未來會如何,可在崔老太太眼裡。
「通義有言,父為子綱,父不慈而子奔他鄉,夫為妻綱,夫不正則妻可改嫁。」
崔老太太也是出身名門的女子,她不認可竇世樞的言語,更能有力地反駁他。
崔老太太嫁給竇鐸,就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竇鐸花心成性,通房妾室一大堆,連府中很多人都不放過。妥娘原本已經定親,可竇鐸看中了她,想要對她下手,是崔老太太出手相助,打傷了竇鐸救下了妥娘,沒有人說竇鐸不好,卻把一切罪責推到崔老太太身上。
崔老太太打傷竇鐸之後,崔家人說她罪犯七出,不過崔家名門望族,竇家也不敢休了崔老太太,讓崔家蒙羞,便把她送到田莊上,就連她的兒子也不理解她,在竇世樞眼中,崔老太太把竇鐸傷成那個樣子,丟光了家裡的臉面,是無德無行的女子,這樣的女子不配做他的母親,多年來,崔老太太和兩個兒子的關係也很疏遠。
所嫁非人,還被兒子嫌棄大半輩子,崔老太太並沒有做錯什麼,只能說在那個時代,對女子實在太苛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