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梅蓀和皇帝有深厚的友誼,兩人一個成了鎮守邊疆的大將軍,一個成了高高在上的帝王。蔣梅蓀被冤枉,皇帝讓人帶他回京,只可惜蔣梅蓀在回京的路上就被人所害,拿到蔣梅蓀遺物的時候,皇帝悲痛欲絕,可到頭來,皇帝還是判了蔣家男子流放,蔣家雖然保全了性命,可蔣梅蓀終究是背負污名去死的,皇帝明知蔣梅蓀被冤枉,為何還要如此呢?
蔣梅蓀的死不僅是皇帝心中一根刺,也是宋墨心頭的一根刺。為了給蔣家洗刷冤屈,宋墨去調查事情真相,等宋墨順藤摸瓜找到了當時的人證,證人卻被汪格帶著聖旨滅口,在汪格口中,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明顯就是皇帝不願意繼續查下去了,宋墨失望透頂,皇帝難道對蔣梅蓀一點舊情都不念嗎?
蔣梅蓀手握兵權,但因為昔日情分,皇帝並不相信他會謀逆犯上,抓蔣梅蓀回京守審的確是皇帝的意思,不過他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在為太子鋪路罷了。
他相信蔣梅蓀對自己忠心耿耿,卻不相信他會一樣的忠心太子,在皇帝的謀劃中,自己抓了蔣梅蓀,等太子登基,大赦天下放了他,為他洗刷冤屈,這樣一來,蔣梅蓀便會對太子忠心耿耿,沒想到路上出了偏差,被人鑽了空子。
蔣梅蓀的確冤枉,可皇帝卻依舊降罪蔣家。木已成舟,若為蔣梅蓀洗刷冤屈,在天下人眼中,皇帝就是冤殺忠良,皇家顏面無存,在皇后的勸說下,皇帝把蔣梅蓀的罪名坐實,蔣家能保全下來,已是十分不易。
朝堂勢利千絲萬縷,皇帝定罪蔣家,也是為了查清朝堂中的蠹蟲。
皇帝和蔣梅蓀有共同的理想,皇帝也不忍心看著他含冤而死。他卻也清楚,朝中蠹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牽連著皇親這些參天大樹,皇帝按下蔣家的事,也是為了讓那些害死蔣梅蓀的人一個個跳出來,才能一鼓作氣,連根拔起。
皇帝為了給太子鋪路,陰差陽錯讓蔣梅蓀含冤而死,後來又為了給蔣梅蓀報仇,讓蔣家男子全部被流放。在皇帝心中,蔣梅蓀不僅是他手中最鋒利的一把刀,也是並肩作戰的好兄弟,皇帝謀劃多年,終於把那些害死蔣梅蓀的人一網打盡,也著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