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昭和魏廷瑜的婚事是竇昭的母親親自為女兒定下的。
魏廷瑜作為濟寧侯府唯一嫡子,他是唯一繼承人。而且家中人際關係簡單,只有一個性情溫和的婆婆、一個已經嫁出去的姑姐。對於竇昭來說,這樁婚事是極好的。
竇昭前世也是順從母親的心意嫁過去了,她才知道這一切都是假象。濟寧侯府早已外強中乾,銀錢拮据,甚至急需她這個未來的濟寧侯府夫人進門,以嫁妝補貼。
婆婆雖然性情溫和,但是極易被大姑姐擺布,大姑姐雖然嫁出去了,但是濟寧侯府的一切大小事宜皆掌控在她手中。
竇昭嫁過去後,時時刻刻勞心勞心,最後殫精竭慮而亡。
重活一世的竇昭自然不可能再嫁入濟寧侯府,她從重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打算,這輩子都不婚不嫁,所以解決掉這個早已定好的婚約就成為了竇昭不得不做的事情。
古代女子定過親就相當於基本歸屬於男方的人了,除非發生重大變故,不然雙方都不可能輕易毀約。而且一旦婚約被毀,對男女雙方的婚嫁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竇昭一邊不能強硬退婚,因為在這個社會制度下,她一個閨閣女子如果不依靠竇家這個家族她很難生存;一邊不願意為了自己的目的,損壞對方的聲譽。所以對於竇昭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對方主動退婚。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竇昭做出了怎樣的舉動?
竇昭的謀劃 守孝期滿,魏廷瑜和竇昭的婚事也慢慢開始提上日程。
竇昭為此做了兩件事情,第一步讓魏廷瑜的姐姐魏廷珍以為自己不被竇家重視,而且嫁妝也很寒磣。
作為前世竇昭的大姑姐,她太了解她的品性了,是一個極擅長趨利避害的人。她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必須要利益最大化。
魏廷珍一聽到竇昭的處境,原本就有些看不上竇昭的她立馬起了退婚的想法。一個既不能給魏家帶來家族助力、又沒有任何錢財支持的女人,她怎麼可能接受。
而且那個時候,宋墨為了報恩竇昭有意給他的未婚夫婿點好處,讓魏廷瑜得了點好處。魏廷珍更覺得自己弟弟既有爵位,現在又得了宋墨的提拔,一定能配上個更好更能給魏家帶來助力的女子。
竇昭又立馬做了另外一件事情,故意在魏廷珍面前散播她命硬克人的謠言,讓魏廷珍找到了退婚的理由。
為此,魏廷珍還特地討好繼母王映雪,並承諾給竇明找一個好親事,讓王映雪陪她演一齣戲,敗壞竇昭的名聲,魏府就可以順理成章退婚了。
這也是竇昭想要的結果,只是天不遂人願,紀詠和宋墨的突然插手,讓事態發生變化。
紀詠、宋墨好心辦壞事 在竇昭的多次叮囑下,紀詠始終我行我素。勢必要攪黃魏、竇兩家的婚事。
但是他的做法太下作,竇昭並不能接受。
紀詠故意設局,把魏廷瑜送到小倌床上,打算讓魏廷瑜背上好男風的流言,以毀掉魏廷瑜名譽的方式讓竇昭退婚。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但是宋墨卻為了幫竇昭,得知紀詠的打算之後,第一時間跑去給魏廷瑜善後。
雖然這事情被收尾的很乾凈,但是也打亂了魏廷珍的部署,魏廷珍生怕在這個關頭,一個不慎讓弟弟的聲譽一落千丈,臨時放棄了破壞竇昭聲譽的計劃。
紀詠做的第二件事情讓竇昭更無法接受。
紀詠誘使竇明勾搭魏廷瑜,他明明知道竇昭對竇明有心結,就是為了讓竇昭無法接受魏廷瑜。
紀詠此舉是為了幫助竇昭,卻在無意中擾亂了竇昭的計劃。而他這樣的做法更讓竇昭反感,兩人因此大吵一架。
紀家欲求娶竇昭 這兩件事情都是在竇昭的意料之外的。
紀詠與竇昭鬧翻之後,被祖父的話點醒,祖孫倆決定求娶竇昭。
魏、竇兩家本來就因為一連串發生的事情關係降到冰點,但是卻因為魏廷瑜和竇明私下見面的事情,讓竇家為了遮醜,加速了婚期的商定。
但是竇昭也表明了自己堅決不嫁的姿態,竇家所有人都在為這件事情煩心。恰恰就在這個時候,紀家老太爺私下跟竇家表明為紀詠求娶竇昭。
竇家所有人都很興奮,因為紀家可比魏家不知道好了多少。但是只有竇昭明白陸老太爺求娶她的真正目的,僅僅是因為她能管得住紀詠。
嫁給魏廷瑜她還能勉強接受,不過是費些心思,花些錢。但是嫁給紀詠就不一樣了,後半生恐怕覺都不用睡了。
王映雪決定替嫁 在竇昭還沒想好如何應對紀家這門親事的時候,王映雪母女那邊又出新的麼蛾子了。
王家為竇明找了一樁親事,對方是個舉人,但是家境貧寒,但是才學出眾、品行端方,王家覺得這個人前景不錯,很看好這門親事。
但是王映雪卻很是看不上這個無任何根基的舉人,便用盡方法說通女兒,決定替竇昭嫁到濟寧侯府。
這正好合了竇昭的心意,在紀詠的幫助下,竇昭心知肚明的配合下,竇明順利嫁到魏家。
到這裡,竇昭與魏廷瑜的婚事算是正式落下帷幕。
但是此後,竇昭和紀詠之間,與宋墨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竇明嫁到濟寧侯府之後,受到的待遇?
竇昭又該如何選擇?又是新一場戲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