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恰同學少年》到《天下同心》 和光傳媒的革命歷史劇為何好看

2024-12-17     影墨     3499

正是因為一如既往地堅持追求精品、內容為王的創作理念,題材不跟風亂跑,演員不順從於流量,和光傳媒始終在紅色題材劇市場上獨占鰲頭,受到大批觀眾的喜愛和推崇。這種對紅色文化題材的高度自信,以及觀眾的高度認可,讓和光傳媒不僅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益,更是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在電視劇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立足湖湘 深耕紅色文化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湖湘影視文化一直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在中華大地而盛名。和光傳媒充分、敏銳地利用本土歷史資源優勢,從湖南本土歷史、傳說和任務中挖掘創意靈感,這也是和光傳媒的革命歷史題材劇總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眾所周知,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寫就。湖南作為中國紅色文化的發源地,偉人輩出。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等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成長、生活、戰鬥和工作過。面對這樣一座擁有大量紅色資源的文化寶庫,和光傳媒充分挖掘、取材,用嚴謹的藝術手法創作出《毛澤東》《恰同學少年》《長沙保衛戰》《國歌》《秋收起義》等一大批主旋律、極具湖湘特色且風靡螢屏的電視劇佳作。這些地道的革命歷史題材劇,以厚重的歷史感和高超的藝術魅力,讓觀眾感動於一代湘籍偉人獻身民族和國家,為人民大眾謀福祉的人格魅力,在全國產生了極其深遠和廣泛的社會影響。

從《恰同學少年》到《天下同心》 和光傳媒的革命歷史劇為何好看

可以說,在挖掘湖湘偉人題材這一優勢資源、這一紅色文化的寶庫方面,和光傳媒首當其衝。這次和光傳媒製作的《天下同心》依然是就地取材,深入挖掘毛澤東的革命歷史,講述他帶領的中國共產黨與各界愛國民主人士排除萬難、戮力同心,攜手共建新中國的故事。劇中愛國民主人士奔赴人民新政權的同心之路,與蔣介石國民黨政權分崩離析的離心鬥爭交織,千里奔徙、刺殺暗殺、起義與周旋等衝突交錯,讓本劇呈現出波瀾壯闊而又驚心動魄的影像氣質,讓觀眾再次領略到和光傳媒革命歷史劇的獨特魅力。

影視湘軍,胸懷「國之大者」,以為共和國著史,為人民立傳為己任。和光傳媒正是秉承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用心打造精品的藝術創作理念,推出一個接一個優秀、地道的革命歷史題材劇,以厚重的歷史感和高超的藝術魅力,在全國產生了極其深遠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和光傳媒製作的作品多次摘得「飛天獎」「五個一工程獎」「金鷹獎」等國內重磅獎項,甚至走出國門,斬獲多項國際大獎。如《長沙保衛戰》榮獲了第16屆俄羅斯國際電影電視節特別大獎及俄羅斯塞瓦斯托波爾第10屆「共贏」國際電影電視節「大功勳編年史」獎項一等獎,《秋收起義》斬獲了美國亞州影視節「金橡樹獎」優秀電視劇獎。現在的和光傳媒,已成為長沙的一張文化名片,走在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的前列。

從《恰同學少年》到《天下同心》 和光傳媒的革命歷史劇為何好看

影視行業的很多經營者、管理者一直在探索,怎樣讓主旋律尤其是紅色題材作品既真實又好看?讓觀眾像追商業劇一樣去追紅色主旋律劇。和光傳媒無疑做出了榜樣和表率。「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和光傳媒立足湖湘,在浮躁的市場下堅守初心弘揚主旋律,牢牢把握紅色歷史獨特的厚重感,堅持用影視劇講好中國故事,塑造只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英雄,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精品劇之路。

「紅色和光」的成功值得影視同行學習、研究、借鑑。也希望和光傳媒再接再勵,創作出更多、質量更高的紅色題材精品劇,為中華之崛起、為我們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