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墨上門提親之時,竇世樞原本是不同意的。但是收到一封寫著「為長線計,此婚甚佳」的字條,他才說了一句「准聘禮進府。」
竇世樞與竇世英不同,他無妻無子無女,唯一在意的便是自己的仕途和竇家的未來。
竇世樞與宋墨在朝堂上一直是敵對關係,這也是他反對這門親事的原因。
但是突如其來的一張紙條,卻可以瞬間改變竇世樞的決策。
顯而易見,這必定是來自他背後之人。那竇世樞到底是哪一派的人?
目前的朝堂局勢,宋墨的重要性 當今皇帝有且僅有兩個兒子,太子和慶王。
太子生母已死,而且生母出身也並不顯赫,雖然目前居於太子之位,萬皇后和其子慶王在朝堂中的勢力也十分龐大。早已經有了與他分庭抗禮之力。
而奪嫡之爭隨著皇帝的年老越來越白熱化,也即將到了決一勝負之時。
根據前世來看,宋墨的選擇便成了決定性的原因。
宋墨是英國公世子,又得到了其舅蔣梅蓀的真傳,擁有定國軍的絕對控制權。
上一世宋墨以為是皇帝和太子謀害了舅舅蔣梅蓀,所以站在了慶王那一邊。謀反成功之後,宋墨對慶王的防備和反擊,也證明,他投靠慶王完全是因為與皇帝的恩怨,而他本身其實對慶王也是不信任的。
這一世因為竇昭的介入,讓宋墨改變了想法,他對時局有了新的判斷,自然也就完全不一樣的選擇。
竇世樞是慶王的人 宋墨上一世選擇慶王的結局依舊是被慶王下令剿殺。而慶王屬於謀逆之人,古往今來,謀逆不管成功與否,參與其中的都不會有好的結局。
而且有竇昭這個擁有前世記憶之人在,她不能讓宋墨再走前世的老路。
宋墨最後選擇的是太子,或者說是忠於當今的皇帝。
他跟竇世樞在朝堂之上始終是敵對關係,他站在哪一邊也就清楚了。
其實竇世樞一直都是萬皇后的人,一直以來也都是聽命於她行事。他的唯一目的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協助慶王登基,竇家就會擁有從龍之功,成為真正的功勳世家。
所以他選擇走上謀反之路,富貴險中求。
不得不說,竇世樞是真正的事業批。
竇昭這門親事的影響力 竇世樞一直是與宋墨不和的,但是這是基於彼此的立場的。
就如竇昭所說,雙方的操作要不是拉攏他,要不就是推倒他。
竇昭嫁給宋墨這件事情恰恰就是給了萬皇后拉攏宋墨的籌碼。
竇世樞是竇家的家主,他的行為會影響到竇家的每一個人。
竇世樞已經明確站隊慶王,如果他們謀反失敗,是絕對會牽涉到竇昭的。
宋墨為了竇昭,他必定會有所衡量。竇昭便是萬皇后牽制宋墨的重要棋子。萬皇后考慮的其實很對,雖然宋墨明顯與他們追求的東西不同,萬皇后和其子慶王要的只是這至高無上的權利,而宋墨只是為了黎明百姓。
而陷害舅舅蔣梅蓀的人就是萬皇后,為了自己的大計,她必須要削弱皇帝和太子的勢力。而蔣梅蓀作為皇帝摯友,是絕對忠臣於皇帝之人。他們一旦造反,定國公便是最大的威脅。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所以蔣梅蓀是必須要除掉的。
所以他們既需要宋墨,又必須要忌憚宋墨。這樁婚事便成了彼此之間的挾制。
所以這門親事對他們百利無一害,只是他們都忽略了竇昭的能力,所有人的視線都在宋墨身上,卻忽略了竇昭一個閨閣女子未來對朝局之事的影響。
竇昭早已在皇帝面前露了臉了,而且還展現了自己超強的經商能力。
後來更是跟宋墨攜手共同扶持太子登基,竇昭早已擺脫了竇家的牽制。
竇昭有從龍之功,這種牽連之事自然也就是上位者的一句話而已。
而且宋墨有兵權,竇昭有錢有謀,也不是帝王說動就能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