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這位曾經用筆尖輕觸無數人心中柔軟處的文學大家,她的離世如同一部未完待續的小說,留下了無盡的猜想與感慨。2024年12月11日,陽明山臻善園的一捧黃土,幾束鮮花,靜靜地訴說著這位愛情編織者的最後歸宿。而令人意外的是,她選擇的墓地,竟與生前摯愛平鑫濤相隔兩公里,這一決定,仿佛在她平靜的人生湖面上,投下了一顆震撼人心的石子。
想當年,瓊瑤與平鑫濤的愛情故事,如同一部纏綿悱惻的小說,讓人羨慕不已。1963年,《窗外》的問世,不僅為瓊瑤打開了文學的大門,更讓她與平鑫濤的命運緊緊相連。才子佳人,一個妙筆生花,一個慧眼識珠,他們的結合,仿佛是命運最美好的安排。在「可園」那座七層別墅里,他們共同編織著文學的夢想,也書寫著屬於他們的愛情傳奇。
然而,世事無常,平鑫濤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瓊瑤十七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卻未能阻止病魔的侵襲。更令人心寒的是,平鑫濤離世後留下的遺囑,竟將所有財產留給了子女,瓊瑤一無所獲。這份遺囑,像一把鋒利的刀,割開了瓊瑤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讓她深刻體會到了愛情的殘酷與現實的無情。
有人說,瓊瑤後悔了,後悔與平鑫濤的這段糾葛。但或許,這並非後悔,而是一種對現實的清醒認識。她選擇不與平鑫濤同穴,而是獨自安息在陽明山的懷抱中,這一決定,既是對平鑫濤及其子女的無聲抗議,也是對自己這段複雜婚姻的最終釋懷。
瓊瑤的一生,除了與平鑫濤的愛恨交織,還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那是她心中永遠的痛。高中時與語文老師的禁忌之戀,如同絢爛的煙花,短暫而美麗,卻最終以悲劇收場。這段經歷,成為了她創作的源泉,也讓她對愛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瓊瑤找到了她最堅實的依靠——親生兒子陳中維。他不僅在葬禮上為母親送上了最後一程,更是瓊瑤生前最貼心的守護者。他尊重母親的選擇,陪她挑選了這片風景如畫的墓地,希望母親能在另一個世界找到真正的安寧。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