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西遊記》
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昭惠二郎神,齊天孫大聖,這個心高欺敵美猴王,那個面生壓伏真梁棟。兩個乍相逢,各人皆賭興。從來未識淺和深,今日方知輕與重。鐵棒賽飛龍,神鋒如舞鳳。左擋右攻,前迎後映。這陣上梅山六弟助威風,那陣上馬流四將傳軍令。搖旗擂鼓各齊心,吶喊篩鑼都助興。兩個鋼刀有見機,一來一往無絲縫。金箍棒是海中珍,變化飛騰能取勝;若還身慢命該休,但要差池為蹭蹬
"是真難滅,是假易除"
出自《西遊記》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
菩薩道:「既如此,你休發急,教悟空與你同去花果山看看。是真難滅,是假易除,到那裡自見分曉。」這大聖聞言,即與沙僧辭了菩薩。這一去,到那花果山前分皂白,水簾洞口辨真邪。
同樣的,在打敗二郎神後得到大聖的記憶,裡面有一句「松箍咒念念」也出自這一回
「萬望菩薩舍大慈悲,將《松箍兒咒》念念,褪下金箍,交還與你,放我仍往水簾洞逃生去罷!」
在查找時候我發現水滸傳里也有這句,不過考慮到這畢竟還是改編自西遊記的,就沒有貼上來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
出自《陰符經》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指天地遵循陰陽之道,有各種變化,如果人類不遵循客觀規律,就會導致災禍。
"劍橫九野,疾過天星"
前半句出自魏晉 張華《壯士篇》
「長劍橫九野,高冠拂玄穹。」
後半句出自明代 李漁《笠翁對韻·一東》
「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
當然,我也找到了個起點網文里的,也有可能是引用自那裡的
"人心一念,天地皆知"
出自《西遊記》
第八十七回 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聖勸善施霖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度霧穿雲,飛灑天星"
出自《西遊記》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那道士怎麼有那樣本事?就叫,那龍王見大聖在此,也不敢出頭。道士云:「我輩不能,你是叫來。」那大聖仰面朝空,厲聲高叫:「敖廣何在?弟兄們都現原身來看!」
那龍王聽喚,即忙現了本身。四條龍,在半空中度霧穿雲,飛舞向金鑾殿上,但見:飛騰變化,繞霧盤雲。
"風起影動!"
出自《項脊軒志》
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念起覺遲!"
諺語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
出自《小窗幽記.集醒篇》
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
把巧捷包藏在樸拙中,用隱晦的手法作光明正大的事, 在混濁的世態中寄託清廉的作為, 以委屈求全作為日後發展的手段。
二郎神保留大聖的記憶以等待天命人的到來是吧
"天上那些庸才,不如我者多,勝似我者少"
出自《西遊記》
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
行者低頭暗想道:「天上將不如老孫者多,勝似老孫者少。想我鬧天宮時,玉帝遣十萬天兵,布天羅地網,更不曾有一將敢與我比手。向後來,調了小聖二郎,方是我的對手。如今那怪物手段又強似老孫,卻怎麼得能勾取勝?」
"無關楗不可開,無繩約不可解"
出自《道德經》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真正善於關閉的人,不需要門閂和鎖就能讓人無法開啟;真正善於打結的人,不需要繩索就能讓人無法解開。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出自明代 袁了凡 《了凡四訓》中的立命之學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從前的往事再多,到今天為止就全部無關了。以後的事情,不管發生什麼,從今天開始就當重頭來過。
要自己去創造命運,而不是被命運所束縛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註:黑神話:悟空專區
責任編輯:夏目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