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證監會無法阻擋砸盤!最近市場又傳降息降准了,如果你在市場呆久了就會發現,每次暴跌,市場就會傳降息,每次大a快跌穿了,市場就傳回購救市
A股市場,老韭菜們見怪不怪了。降息降準的傳聞,每次股市大跳水都冒出來。機構投資者?他們早就看透了這套把戲。證監會村裡也就這點招數,吸引不了真金白銀。
基金這塊兒,信用崩塌,散戶不買帳了。國家隊出手,自己買ETF,想穩住局面。這招,有點像老中醫用祖傳秘方,治標不治本,無法阻擋砸盤。
價值投資?這年頭,難啊。沒新錢進來,分紅少得可憐,大家對價值投資也沒信心了。量化交易,短線操作,才是主流。長線投資?想想就覺得有點懸。
二、融資融券制度對企業直接融資搞生產有什麼好的作用?好像沒有!問了Kimi,危害倒是一大堆,都是致命的。是不是應該確立一個觀點,就是:股票是拿來融資搞生產的,不是拿來炒的。取締融資融券、量化交易、股指期貨等依附股市衍生的賭博工具,還股市回歸最樸素的功能:融資搞生產。
三、2024年前九個月央行狂拋443億美元美債後增持了16萬盎司黃金,此次增持釋放信號。
對美談判籌碼與虛擬貨幣降溫: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增加、各國貨幣信用下滑的背景下,虛擬貨幣和黃金都具避險屬性,老美強推虛擬貨幣需與我國商量,我國此時增持黃金是告訴老美自身有影響全球避險資產取向的實力,為其虛擬貨幣推進增加談判籌碼,同時給其降溫。
四、跨年的三天連續大跌,股民心驚膽顫。網上埋怨的言論也多了起來。大多是為什麼仍然允許減持、做空、IPO呢?一致認為監管不力。
其實去年以來,證監會對財務造假、退市機制等方面的處罰力度加大,也控制了IPO的數量,對鼓勵分紅、股東增持也做了一些工作。如果真的完全禁止大股東減持、完全停止新股上市,這樣的股市還算是股市嗎?
至於一些人提到的退市賠償的要求,完全不現實。理論上說,公司退市,大股東也是損失者,甚至損失更大。他們向誰討賠償去呢?國家賠嗎?也許他們更高興。
其實A股的最大問題在於IPO的審查上,大批量不合資質的公司蜂擁上市,估值動輒幾百億,虛高十多倍,這樣的股市如何興旺呢?主要股東不減持才怪。香港許多公司股價過低,寧願私有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