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前行2》好治癒,劉濤胡歌的環保之旅再次啟程

2025-01-08

近段時間的熱搜太熱鬧,大瓜一個接一個,爆上熱搜的詞條趕不上吃瓜的速度。

另一個角落,胡歌的環保公益紀實節目調開播。

大型環保公益紀實節目《一路前行》第一季於2023年開播,以明星作為發起人,參與環保公益,呼籲更多人重新審視「環境保護」

這是一檔全新型節目,由胡歌攜手好友劉濤、陳龍一起腳踏實地出發,一路前行踏足祖國大好山河,探尋青山綠水之下的無盡美景。

公眾人物和公益活動的力量觸發關注力量。

胡歌和劉濤、陳龍作為發起人,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參與到節目形容,親身參與到實際工作,在各項環節中積極展現以身作則的榜樣力量。

節目全程以沉浸式紀錄片的拍攝形式,開展低碳之旅,旅途中的自然景物和萬物生靈的捕捉構成鏡頭下美麗、治癒的畫面。

社會議題和行動的力量在第一季節目播出之後取得不錯成效。

第一季節目拿下豆瓣評分9.3分,得到觀眾的認可,口碑不俗。

明星從大城市走進鄉村,山野,長途跋涉探尋不同地區文化風俗和自然風景,這不是真人秀旅行,沒有宏觀的概念,也不是為了流量而行動,實實在在探尋,是親身參與到當地的環保行動,以此號召,影響社會各界。

紀實風格展現出節目最真實的一面,作為主嘉賓的胡歌、陳龍一個鬍子拉碴,一個被曬得像個「當地人」的變化是真正經歷風吹日曬下的痕跡。

藝人的真實變化展現節目不是隨便到一個地方拍一拍作秀,明星真正投入環境保護行動。

一個人踏出一步,讓榜樣的力量影響無數後來者。

或許一開始很多人只是因為胡歌、劉濤的明星光環才抱有無聊看看節目的想法,並不是對環保感興趣。

但通過看完一季節目,那份共鳴或已不知不覺在心中生根發芽,從好奇明星參與節目做哪些事到了解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這份認可正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節目中,觀眾看到在電視劇中觸不可及的明星接地氣的一面,積極投入當地生活,入鄉隨俗享受當地美食,干本地人乾的活。

撿垃圾、掰玉米、徒手鋪牛糞…,從沒有干過到克服心理,拋開偶像包袱,化身一個努力前行的引導者、當地人,這些行動不曾在電視劇中看到,卻在那一瞬間形成鼓舞的動力。

脫下偶像光環,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投身到力及所能及的小事,改變以往給大眾留下的遙不可及印象,幾個人做飯,一起打鬧、拌嘴,這些場景、互動撲面而來是熟悉的接地氣感和親切感。

第一季帶領觀眾實地探尋生物多樣性 ,關注生態系統恢復和環境污染,第二季秉承「了解、熱愛、行動」的理念,繼續前行。

這一季的陣容有新人加盟,劉詩詩、袁弘、林一等演員一起加盟,雄厚的陣容吸引更多人對節目和環保的關注。

之前胡歌已透露,第一季開播後,一群朋友都覺得有意義,第二季將有一群新朋友參與,從官宣的參與藝人看來都是觀眾熟悉的面孔。

劉詩詩跟胡歌是老朋友了,一起合作過多部戲,但除了作品和內娛活動,劉詩詩沒參與任何綜藝節目,第一次綜藝亮相獻給《一路前行2》,令許多人期待節目中的表現。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大眾熟悉的明星藝人之外,專業研究人員中國國家地理融媒體中心主任張辰亮(無窮小亮)以總導演和主嘉賓的身份參與節目,解答、科普相關動植物知識。

相信很多人都曾在短視頻平台刷到過「無窮小亮科普的日常」的短視頻,以幽默風趣的科普風格吸粉無數,加盟第二季提供專業的知識科普主嘉賓和總導演的雙重身份。

節目嘉賓的擴大已見證「一路前行」的影響力,小範圍擴大大範圍,這是一個長期的共同意識形成過程,傳播的風終究飄向更多群體。

節目並不是以沉重、壓抑方式呼籲,相比於壓力性喚醒,節目的輕鬆、愉悅氛圍給予療愈,同時也達到核心議題傳達。

第二季延續第一季的風格,還是治癒綠色低碳的全媒體行動,踏出新步伐推動社會進步腳印。

第二季第一期節目是探尋網紅動物背後的故事,來到青海玉樹尋找藏狐的蹤跡。

鎖定藏狐所在區域,以美食引狐出動,捕捉藏狐,這也是保護工作的一部分。

捕捉到藏狐可以放置定位器,以此來追蹤藏狐的活動軌跡,掌握藏狐主要活動範圍和行動軌跡,方便相關人員對藏狐族圈深入探究。

節目中張辰亮對撿到藏狐頭骨進行專業分析,對藏狐活著的時候是圓臉,骨頭卻是「瓜子臉」給出是顴弓撐大的專業解答。

節目中也說到當地沒有兔災歸功於明星藏狐的功勞,藏狐的主要是食物是屬兔,藏狐存在能夠維繫當地生物多樣平衡,研究的意義就是掌握平衡規則。

來到嘉塘草原,他們感受當地人民的熱情,生活愜意鬆弛,人們除了日常的生活起居,平時也有消遣娛樂的美好時光,跳舞促進身心愉悅。

胡歌一行人加入到當地人的跳舞歡迎儀式,繁忙生活中有歡聚一堂的歡樂時刻,釋放鬆弛,一段舞蹈打破陌生和熟悉的壁壘,外地人和本地人在輕快的氛圍中熟絡起來。

草原之美和人的歡樂形成人與自然和諧之美,是一種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治癒氛圍。

廣袤的嘉塘草原有網紅藏狐外,還有藏驢。

此行之旅,他們第一個深入了解的動物群落是藏驢,觀察野生藏驢的生存動態,拍攝藏驢,記錄藏驢的數量,監測計時。

胡歌負責記錄,劉濤負責數數量,每個人分工合作,記錄準確數據,收集有效資料。

同時,通過檢測野生藏驢的活動判斷草場是否健康,了解草原生物的棲息情況。

鏡頭還對準當地工藝發展,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為當地婦女開發替代生計毛氈工藝,展現當地手工藝文化以獨特的手工活傳出去。

精緻的手工藝不僅為當地婦女提供生計來源,也通過毛氈工藝品向外地傳遞本地文化,傳播乃至吸引外地人對當地文化的了解,為當地的旅遊文化助力。

獨特的手工藝以多種形式賣出去,既傳揚當地珍稀動物,也讓更多人關注到當地人文文化,為當地人的生活帶來更多可能性。

這也是「一路前行」的行動的影響,沒有刻意打著扶貧的名義喜宣傳,卻將鏡頭對準手工藝發展,展現出最真實的當地手工藝來源以及當地人民淳樸生活。

忙碌的身影以及堆滿屋子的手工工藝,彰顯無處不在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美好和治癒藏在每個瞬間。

鏡頭萬物和諧,勃勃生機的環境,生命力頑強的動物,展現出一幅活躍、生動和諧畫卷。

在嘉塘,胡歌還偶遇昔日一同從事環保工作的戰友才培,才培也是受胡歌影響從事到垃圾回收工作,實實在在將環保作為一件重要事執行。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從一開始的一個人到兩三個好友,再到後來越拉越多被感染、鼓勵,在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他們所做出一份努力正在發酵。

一份執著、信念在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影響一個個看到的節目的人。

「一路前行」的意義正是通過每個人明星效應,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並參與到環保的意義。

節目沒有想像中的乏味、單調、無聊,人與自然的融合展現出真實的交流、溝通狀態。

不會為迎合某種綜藝風格而刻意強行搞笑,淡淡的幽默感在互動中流露出來,是熟悉朋友之間的打趣、說笑,是默契、理解和共鳴。

既有來自於朋友之間的開玩笑和調侃幽默,也有來自某些失誤插曲的歡樂時刻。

觀察藏驢,記錄草原上的葬驢數量這裡,劉濤又用「散光的眼睛」觀察到準確的藏驢數量。

一開始張辰亮還以為重疊在一起的是一頭藏驢,劉濤再看一遍,發現有兩頭,得到準確數量,「散光眼」的火眼真睛避免數據出錯。

這一段也不禁讓看過第一季的觀眾回想起「當地人」的梗。

這一期陳龍還未到達,但是看到劉濤和胡歌,上一季的記憶都回來了。

胡歌跟陳龍在一起總能笑料不斷,從小一起長大 ,一起在同一個圈子打拚的默契兄弟體現在節目中「同甘共苦」的點點滴滴,看到私地底下兄弟之間相處的鬆弛、輕鬆狀態。

第一期陳龍不在,但胡歌頻調侃張辰亮跟藏狐相像的朋友相處模式,不時讓嚴肅科普時刻顯得放鬆、舒緩,像是朋友之間的交流,而不是自然科學教學的枯燥無味,增添幽默逗趣、搞笑。

既是環保行動,也是社會責任,「只有了解,才會熱愛;只有熱愛,才會行動」,以萬物之美激發人類愛護自然。


相关文章

  • 《掌心》:二刷才發現導演埋了多少線!這些偷聽戲把我CPU干燒了
  • 《哪吒2》:爆火,餃子卻閉關!他的「難受」,扯破了內娛的遮羞布
  • 《難哄》:桑延到死都不知,溫以凡拒絕他的原因到底有多不堪
  • 《難哄》:看懂溫以凡的過去有多不堪,才明白她為何拒絕桑延
  • 《六姊妹》:催二女兒再嫁,逼四女兒復婚,真不怪劉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