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圈的紛紛擾擾中,家庭情感的糾葛總是能引發大眾的熱議。今天要說的,便是英達一家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故事,其中的愛恨情仇,著實令人唏噓。
曾經,人們常說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可英達和宋丹丹的結合卻打破了這一常規。英達出生於聲名顯赫的影視世家,他的父親英若誠那可是中國演藝界的傳奇人物,既是出色的表演藝術家,又是精通多國語言的翻譯家,在文化藝術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宋丹丹這邊,家庭背景同樣不遜色。她的父親退休前擔任北京市文聯書記,母親是教書育人的中學老師,哥哥更是在山西省擔任要職,是一方的父母官。這樣兩個家庭背景強大的人走到一起,本應是一段佳話,卻沒想到生活的走向完全脫離了人們的預期。
宋丹丹和英達的緣分始於一部名為《縱火犯》的作品。那時的英達在劇組擔任副導演,雖然只是類似於實習的工作,但也初露鋒芒。宋丹丹則在劇中出演了一個毫不起眼的小角色。也許是命運的安排,兩人在片場頻繁接觸,漸漸熟絡起來,關係也越來越密切。經過兩年的戀愛長跑,在 1989 年,他們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婚後的生活遠沒有戀愛時那般甜蜜。英達成長於傳統的影視家族,家族中濃厚的大男子主義氛圍深深影響著他。而宋丹丹從小就是個性格倔強的叛逆少女,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備受父母寵愛,自然有著自己的主見。當戀愛的激情褪去,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就像隱藏在暗處的礁石,逐漸浮出水面。
彼時,兩人都忙於各自的事業,常常是聚少離多。這種相處模式就像一把雙刃劍,不僅讓夫妻間的感情難以升溫,反而使得矛盾不斷加深。尤其是宋丹丹在喜劇圈聲名鵲起後,這種不平衡愈發明顯。英達本就自尊心極強,習慣了生活在家族的光環之下,如今又要籠罩在宋丹丹的名氣之下,這讓他內心的大男子主義作祟,對宋丹丹漸漸失去了耐心。
但宋丹丹卻一心想要維持這段婚姻,她努力地經營著家庭,即便在公公生病期間,她也是不辭辛勞地悉心照料。她本以為自己的付出能換來英達的理解和感激,可沒想到英達卻認為這是她理所當然應該做的,這讓宋丹丹的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就在拍攝經典劇集《我愛我家》的時候,他們的婚姻迎來了致命的危機。這部劇在籌備初期,眾多演員願意加盟,很大程度上是衝著宋丹丹的名氣。然而,英達不僅沒有珍惜宋丹丹為家庭和事業所做的努力,反而在拍攝過程中與編劇梁歡暗生情愫。同在一個劇組,這種事情根本瞞不住,很快,風言風語就傳到了宋丹丹的耳朵里。
宋丹丹得知此事後,內心既憤怒又傷心,在衝動之下,她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她與另一個男人發生了婚外情,並直接打電話給英達,決然地說:「我有外遇了,離婚吧。」 就這樣,這段維持了 10 年的婚姻,在雙方的背叛中徹底破裂。
離婚後的英達,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不到一個月,他就和梁歡領取了結婚證,仿佛之前與宋丹丹的 10 年感情就像過眼雲煙,絲毫沒有在他心中留下痕跡。宋丹丹則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她甚至一度產生了自殺的念頭。好在她在娛樂圈人脈廣泛,身邊好友紛紛伸出援手,給予她支持和陪伴,才讓她慢慢走出了這段陰霾,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氣。不久後,她與相識僅 28 天的趙玉吉閃電結婚,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而在這場婚姻的破裂中,最受傷的莫過於他們的兒子巴圖。英達對梁歡所生的兒子英如鏑寵愛有加,簡直把他當成了掌心的寶貝。從英如鏑 3 歲起,英達就帶著他穿梭於各種興趣班,鋼琴班、繪畫班、音樂班等等,試圖挖掘兒子的天賦。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發現英如鏑在冰球項目上有著極高的天賦。
培養一名冰球運動員的成本可不是小數目,每年的訓練費、參賽費、購買裝備等費用加起來至少需要 40 萬元。但英達對此毫不猶豫,他不惜重金為兒子聘請名師,購買最頂級的訓練裝備。為了給兒子提供更好的訓練條件,他甚至一擲千金建造了冰場。在英如鏑長大一些後,英達更是將他送到美國接受專業訓練。在國外的日子裡,英達事無巨細地照顧著兒子的生活和學習,完全就是一個十足的兒子奴。他還多次在公開節目採訪中,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對兒子的愛,一臉驕傲地說:「要是別人叫我英如鏑的爸爸,我會特別自豪。」
相比之下,巴圖就像是被父親遺忘的孩子。宋丹丹曾多次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憤怒地指責英達不配做父親。她透露英達在長達 14 年的時間裡對巴圖不聞不問,巴圖想要父親的聯繫方式,英達都拒絕給予。甚至在英若誠的葬禮這麼重要的場合,英達都沒有通知巴圖,還在別人提及巴圖是他大兒子時,冷漠地表示存疑,只承認巴圖的名字,刻意抹去他的姓氏 「英」。
隨著時間的推移,巴圖也逐漸長大成人。也許是命運的眷顧,他在感情上找到了歸宿,與王博谷相知相愛,兩人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由於自身形象和身材的原因,巴圖沒有選擇進入演藝圈發展,而是和妻子另闢蹊徑,投身於直播帶貨行業。沒想到,他們在這個領域做得風生水起,賺得盆滿缽滿。婚後不久,他們迎來了愛情的結晶,巴圖的生活可謂是幸福美滿,事業愛情雙豐收。
而此時的英如鏑,在冰球事業上卻一直不溫不火,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英達也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失去了往日的精力和影響力,整個家庭的狀況也大不如前。也許是看到巴圖的生活如此順遂,英如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在一次直播中,他竟然對巴圖冷嘲熱諷起來。他先是假惺惺地表示希望巴圖能聯繫他,還說歡迎巴圖到家裡來,但話鋒一轉,又說自己不太想聯繫巴圖,是怕打擾到他的生活,最後還陰陽怪氣地來了一句,也許巴圖根本不想要他這個弟弟。他的這一番言論,和英達當年的狡辯如出一轍,完全是把錯誤都推到了巴圖身上。可如今的巴圖,早已在沒有父親關愛的歲月里堅強成長,對於這個從未有過交流的弟弟,又怎會放在心上呢?當初英如鏑和英達既然選擇了與巴圖劃清界限,那麼現在各自安好,互不打擾,才是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