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深知,要實現這個想法並不容易。他雖然是一名演員,但對養雞行業卻一竅不通。然而,他並沒有被困難嚇倒。他花重金在汶川深山裡租了一塊地,投資百萬建起了一個養雞場。他想著,自己要先給鄉親們 「打個樣」,通過自己的實踐,摸索出一套成功的養雞經驗,然後再全面推廣給鄉親們,帶領大家一起走向富裕。
深山養雞的艱辛歷程:堅持與擔當的見證 然而,現實卻給了趙亮一個沉重的打擊。養雞並不是他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把雞圈起來,喂上飼料就萬事大吉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他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從公雞母雞的配比,到疫苗的接種、維生素的補充,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考慮和安排。對於這些專業知識,趙亮幾乎一無所知,他只能一邊摸索,一邊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趙亮走了不少彎路,也花了不少冤枉錢。他的妻子胡敬看著丈夫如此辛苦,心中既心疼又無奈。她不明白,放著好好的明星生活不過,為什麼非要跑到深山裡來受苦。為此,她和趙亮也吵了不少次架。然而,胡敬深知丈夫的為人,她知道趙亮做這個決定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出於對家鄉的熱愛和對鄉親們的責任感。所以,儘管心中有怨言,但在大方向上,她還是選擇了支持丈夫。
面對種種困難,趙亮並沒有放棄。他憑藉著自己的毅力和決心,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他四處請教養雞專家,學習先進的養殖技術;他親自在雞場裡忙碌,觀察雞的生長情況,及時調整養殖方法。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於逐漸掌握了養雞的技巧,養雞場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隨著養雞場的逐漸走上正軌,趙亮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他開始免費給鄉親們發放雞苗,並耐心地給他們傳授養殖經驗。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鄉親們受益。同時,他還藉助網絡的力量,幫助鄉親們尋找銷路,讓他們的勞動成果能夠順利地轉化為經濟收入。在趙亮的帶動下,雞場一帶的鄉親們的生活逐漸有了改善,許多人都因此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然而,多年的辛勤付出也讓趙亮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由於長期在深山裡操勞,操心太多,如今才 55 歲的他,臉上布滿了溝壑縱橫的皺紋,頭上也長出了不少白髮。與那些同齡人相比,他顯得格外蒼老。甚至,他還因為養雞患上了職業病。但在趙亮看來,這些外在的變化都是值得的,因為他看到了家鄉的變化,看到了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如今的趙亮,已經完全融入了山裡的生活。儘管他的初衷已經實現,但他依然沒有停下腳步,他仍然在這片土地上繼續努力,為鄉親們尋找更多的致富方向。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樸實而動人的歌,在山間迴蕩,激勵著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去為他人、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