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爆款,折了

2025-01-14

各大國產古裝劇同期開播掀起全網流量爭奪。

分別以不同的故事類型切入,熱播話題不斷,每天不同的詞條登上榜前。

內娛頂流出動,掀起全民追劇熱潮。

大女主劇和大男主劇在線較量,開播多天以來,勝負已分。

《大奉打更人》以5.4分的豆瓣評分落於合格線下,未達預期。

評分低,口碑兩極分化,這樣的結果在意料之外。

開拍期間,這部劇的流量演員和原著IP的實力吊足觀眾胃口。

在開播之前,各式各樣宣傳造勢廣告撲面而來,主創團隊集聚開了一個專門的定檔盛宴直播,儼然一副爆款預訂,一下子掀起全網追劇熱潮。

沒想到令觀眾期待已經的頂流大作,最終評分不達及格線。

開播以來口碑兩極分化,與開播前的聲勢浩大形成鮮明對比。

差評不僅僅針對某一個短板,從劇本劇集水準到演員實力都是引發熱議的差評來源。

探案懸疑、仙俠、喜劇融合的奇幻穿越劇,搭建一個充滿想像力的神秘世界,主角許七安從一個普通人在另一個世界啟程探案之旅。

元素多元化終究讓開播前的好評如潮經不起考驗,一開場暴露諸多問題。

強捧主角光環。男主許七安從現代社會穿越到大奉,由此在這個世界開啟開掛人生,典型的大男主劇走向。

大奉是一個架空玄幻世界,王朝、天地人宗、妖神修仙等具有神秘色彩,是一個充滿玄幻色彩的地方。

初來乍到大奉神秘世界,許七安牽涉到一場大案。

面對眼前的困境,許七安沒有氣餒,憑藉現代社會所學的知識,巧妙脫身,救下關在牢獄中的許家人。

開場展現出主角開掛的智力和行動力,解開案件謎團堪稱神速。

大男主劇主角開掛是常規爽劇必備環節,許七安出場以來成為主要最突出的顯眼包。

配角幾乎圍著許七安轉,遇到危險、挫折,不是有人相助就是許七安自帶光環的頭腦發揮和現代知識運用。

後台是長公主的幫助讓許七安成為一名打更人。

背後有身居高位的後台,身邊有一群跟著嬉鬧的兄弟,許七安在大奉的日子過得如魚得水。

然而正是太順利了,故事不具備真實感,毫不費力,也沒有更多具有說服力的邏輯眼神,靠著相互之間的口口相傳一躍成為「主角」,缺少符合邏輯的遞進過程。

穿越而來,許七安對打更人組織充滿好奇,見識到打更人五花八門的技能,猶如小學生沒見過世面一般。

但是沒多久,這群身具「特異功能」的大佬們都拜倒在許七安的嘴皮子下,上級大佬全都以一種欣賞奇才的眼光欣賞許七安的揭案之能。

主角光環前期未經過曲折經歷磨練強者潛力,全靠一群配角強行襯托,而非以具體情節展現出角色實力和智慧,導致許七安得到大奉世界強者、弱者青睞「升級」「出眾」更加顯懸浮。

降低旁人智商而以許七安一個穿越人身份結合所謂科學教育得到的知識破解難題,巧妙探破懸案的設定呈現的十分牽強。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一個吊兒郎當的少年,在現代社會成績不咋地,在大奉世界卻暢通無阻,瞬間化身學霸解答各類「疑難雜學」,還令所有人心服口服,太假了。

喜劇元素運用不靈活。

尷尬笑點滿滿,刻意逗笑觀眾沒能展現出喜劇效果,適得其反。

喜劇是各類題材常用的「調味料」,運用在劇集中調節觀影情緒,從而令觀眾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氛圍獲得情緒放鬆、享受,緩解緊張劇情帶來的緊迫精神壓力。

這類元素的運用往往是點綴的作用,如果全是為了笑而笑,就令主要看點失去色彩,喧賓奪主。

劇中的喜劇貫穿各個橋段,人物到劇情,主角到配角部分,無處不是喜劇

用力過猛的喜劇導致激情澎湃的熱血被削弱,鬧劇一般的歡樂減弱正劇該有的正經、嚴肅。

許七安的顯眼喜劇橋段堆砌密集,此外配角的戲份也幾乎人均喜劇人,一連多集都是連著的生硬搞笑。

比如開場許久從牢獄中逃出那段,許家人貓腰在監牢里跑來跑去,後來回到家裡一家人疊羅漢救人部分,一種舞台段子嬉戲玩鬧既視感。

金銅鑼打鬥這裡,幾個位級高的明明不是兒戲玩鬧的年紀,自身實力強悍卻在大庭廣眾之下鬥來鬥去,這個過程沒展現出實力高強,顯得幼稚。

想要從許七安的視角展示增添劇劇中笑點場面,豈料過猶不及。

台詞部分問題突出。

故事架構在一個虛構的王朝,卻隨處可見現代元素,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台詞的運用。

許七安是一個現代人,言行舉止現代化無可厚非,反觀其他角色採用的台詞有著現代人口語化,穿越的差別縮小,達不到一個現代人闖入王朝世界的特別。

譬如劇中的方言,許七安跟其他人一起對話是莫名降低一部古裝劇的品質,沒有得到想像中的喜劇效果。

台詞部分,原著粉提及原著中有些更不忍直視,表示劇中沒有原著涉黃台詞,但從一些比較稚氣的台詞中明顯不是一部爆款應具備實力。

第二是演員的台詞功底問題。演員原聲台詞的真實與否向來決定會不會遭觀眾詬病。

聲音與人物不符合或是對不上嘴型都容易出戲。

一部作品中,演員字正圓腔的原聲台詞輸出將更能令觀眾有代入感。

很多時候觀眾都希望看到演員原聲台詞,這樣更加容易入劇,但由於內娛部分流量演員只有顏值沒有強實力,也允許有後期配音。

不過,台詞功底因此成為檢驗一部劇、一個演員實力的關鍵,若是能夠用演員的標準原聲無疑是加分項。

原本衝著原聲台詞的宣傳期待對聲音這塊能獲得不錯效果比較放心,卻在聽著含糊不清的腔調時放棄掙扎

有些地方不看字幕聽不清楚,台詞生硬且大部分都在同一個聲調上,缺乏親和力和自然感。

其中有一些方言對話,部分粉絲因而反駁非普通話不標準,是劇情需要的方言導致聽不慣的人覺著生硬。

事實上,方言不影響台詞功底發揮,不少影視劇作品運用方言卻不會令人感到突兀,反而覺得更具有本土特色,親切感和親和力加分。

《唐人街探案》中的方言運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清晰的方言出來塑造人物形象,增添喜劇效果。

演員的台詞不過關,使用後期配音或許能減少一些負面評價。

懸疑探案邏輯不夠嚴謹。

前面的劇情鋪墊過長,情節節奏把控不當,突兀轉折讓劇本大打折扣,丟棄原著緊張感和懸疑性。

探案過程邏輯混亂,粗糙簡略的過程顯得不夠嚴肅,丟失原著層層遞進的緊湊發展精髓。

故事開場推出第一個案件,草草了解,不費吹灰之力。

一個案件竟然被許七安看了一遍卷宗便破解成功。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輕易給主角金手指,不按照邏輯發展,沒有推理深度,雲里霧裡推動情節發展。

桑泊案和平陽郡主案的案件追查似乎一開始就進入到緊張燒腦環節,可正當要進一步深入探尋,卻又沒達到期待中的刺激感。

總之一句話,探案全靠編劇給主角金手指,不存在貼近實際奮鬥努力的實際性。

演員演技不足。

未開播之前,全網熱度高,一部分原因主要來自王鶴棣頂流影響力。

《蒼蘭訣》一炮而紅,王鶴棣迅速成為新晉頂流,全網名氣高,粉絲群體龐大。

流量演員的號召力為這部劇奠定粉絲基礎。

但演技實力方提升趕不上火出圈的速度,專業水準肉眼可見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劇中的表演誇張、刻意,儘管在很多橋段。

念一句台詞搖頭晃腦,表情十分誇張。

查卷宗、念詩、普及文化知識等等橋段都是伴隨浮誇的動作和表情。

符合人設的活躍個性可通外在的表情、肢體語言管理達到塑造角色需要,但前提是為角色和劇情服務。

細微表情變化在某些時候更能描述人物心理活動和情緒起伏,缺少這部分顯得整體生硬。

導演用大量的喜劇橋段突出活躍氛圍,試圖平衡王鶴棣浮誇的表演方式,掩蓋演技不足,從而達到戲劇化發展,但效果都不明顯。

有人認為豆瓣低分是頂流男星的主體粉絲為女性觀眾,女性觀眾喜聞樂見的題材是大女主劇,影響了評分。

《大奉打更人》開播之前宣傳造勢陣仗對標《慶餘年》,將期待拉滿。

可同樣是大男主劇的《慶餘年》的亮眼口碑和熱度並沒有因為題材類型降分,連著兩季都獲得熱烈反響。

誠意和製作瞬水準決定最終反饋,流量只不過是其中一部分。

尤其是不缺好劇的時代,品質上下功夫才能獲得更多關注,投入精力於質量創作才是重中之重。

評分和口碑說明一切。


相关文章

  • 《掌心》:二刷才發現導演埋了多少線!這些偷聽戲把我CPU干燒了
  • 《哪吒2》:爆火,餃子卻閉關!他的「難受」,扯破了內娛的遮羞布
  • 《難哄》:桑延到死都不知,溫以凡拒絕他的原因到底有多不堪
  • 《難哄》:看懂溫以凡的過去有多不堪,才明白她為何拒絕桑延
  • 《六姊妹》:催二女兒再嫁,逼四女兒復婚,真不怪劉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