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後,再看張芝華與郭凱敏,才發現離婚是他們最好的宿命

2025-01-18

在光影交織的娛樂圈歷史長河中,有一對曾經備受矚目的夫妻 —— 張芝華與郭凱敏。他們的故事,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情感劇,充滿了甜蜜與苦澀,也見證了人生的無常與堅韌。

時光回溯到上世紀 70 年代,那是一個充滿希望與夢想的年代。1976 年,張芝華從上海兒童藝術劇院畢業,懷揣著對表演的熱愛與憧憬,踏入了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大門。初來乍到的她,如同一隻青澀的小鳥,以學徒的身份被分配到張瑞芳老師麾下。彼時的張瑞芳老師,在演藝界德高望重,門下弟子眾多,其中就包括郭凱敏和張瑜。

在製片廠的日子裡,三個年輕人如同三顆閃耀的星星,彼此靠近,共同成長。他們一起在練功房裡揮灑汗水,對著鏡子反覆練習表情和動作,力求每一個細節都做到完美;一起在教室里鑽研劇本,為了理解角色的內心世界,常常爭得面紅耳赤;一起在食堂里吃飯,分享著彼此的喜怒哀樂,歡聲笑語迴蕩在食堂的每一個角落。張瑞芳老師就像一位慈愛的母親,用自己的工資給他們改善伙食。每當發工資的日子,老師就會興高采烈地去市場買來新鮮的五花肉和排骨,親自下廚為他們烹飪紅燒肉和燒排骨。那濃郁的香味瀰漫在空氣中,讓幾個年輕人饞得直咽口水。在老師的悉心教導和關愛下,他們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演員。

起初,張芝華並沒有和郭凱敏有太多的合作機會,反而是張瑜和郭凱敏經常一起搭檔演出。1979 年,電影《廬山戀》的拍攝成為了當時娛樂圈的一件大事。郭凱敏和張瑜被幸運地選中,在影片中飾演情侶。其中那個親吻臉頰的鏡頭,雖然在如今看來稀鬆平常,但在當時那個相對保守的年代,卻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為了拍攝這場戲,導演可謂煞費苦心。他讓郭凱敏和張瑜經常一起吃飯,創造獨處的機會,讓他們互相尋找戀人的感覺。拍攝現場,工作人員更是小心翼翼,全部退出十幾米遠,進行了嚴格的 「清場」 處理。那時的郭凱敏,或許在心底對張瑜產生了一絲微妙的好感,但張瑜卻似乎對感情之事懵懵懂懂。不過,郭凱敏很快就將這份悸動深埋在心底,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

在郭凱敏拍攝《廬山戀》期間,張芝華也沒有閒著。她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才華,接連出演了《大刀記》《雪青馬》等影視作品,在演藝道路上穩步前行。直到 1980 年,命運的齒輪終於讓張芝華和郭凱敏有了交集,他們合作拍攝了電影《好事多磨》。

此時的郭凱敏,因為《廬山戀》的熱播而聲名鵲起,成為了眾多觀眾心目中的偶像。他帥氣儒雅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張芝華。而張芝華的漂亮與善良,也同樣打動了郭凱敏的心。兩人年齡相仿,又有著許多共同的話題,在拍戲的過程中,常常一起探討角色,分享表演心得。不知不覺間,愛情的種子在他們心中悄然發芽。

不久之後,兩人確定了戀愛關係,並迫不及待地與家人分享這個喜訊。郭凱敏出生在吉林長春,當他的父母得知兒子找了一個上海女朋友時,喜出望外。而張芝華的父母對這個准女婿也十分滿意,覺得他是一個有上進心的年輕人。1985 年,張芝華與郭凱敏在上海舉行了盛大而溫馨的婚禮,在親朋好友的祝福聲中,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婚後不久,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擺在了他們面前。單位準備讓他們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而且還是帶薪學習,這對於熱愛表演的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夢寐以求的機會。兩人一起努力備考,挑燈夜戰,互相鼓勵。最終,他們都順利通過了筆試和面試。然而,命運卻給他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單位規定夫妻兩人只能有一人去學習。

在這個艱難的抉擇面前,張芝華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她自小受到家庭的寵愛,在藝術文化的薰陶和高等教育的影響下,對藝術有著深厚的理解和感悟,在這次考試中,她的成績甚至比郭凱敏還要好一點。但出於對丈夫的愛,她毅然決定放棄這個機會,將求學的希望留給了郭凱敏。

丈夫去北京後,張芝華發現自己懷孕了。為了孩子,她選擇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息影,專心在家養胎。她深知男人在外面需要面子,儘管自己生活也並不寬裕,但她依然省吃儉用,每個月都會按時給郭凱敏寄錢。

1987 年,張芝華在上海的一家醫院迎來了他們的兒子。然而,由於郭凱敏還在上學,整個孕期和生產過程,張芝華都是獨自一人面對。她堅強地忍受著身體的不適和心理的壓力,沒有絲毫抱怨。她給兒子取名叫 「郭成」,寓意著希望孩子能夠茁壯成長,有所成就。

孩子出生後,為了照顧孩子,張芝華幾乎完全退出了演藝圈,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中,成為了一名全職主婦。她每天忙碌於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操持著家中的大小事務。曾經那個光鮮亮麗的女演員,逐漸被生活的瑣事淹沒。而與此同時,郭凱敏從北電畢業後,事業蒸蒸日上,他頻繁地接拍影視作品,在娛樂圈的地位不斷提升。夫妻兩人之間的事業差距和知識層面的差距,如同一條鴻溝,逐漸在他們之間拉開。

有一次,張芝華和郭凱敏一起走在街上。周圍的行人紛紛投來目光,然而大多數人只認出了郭凱敏,極少數人認出張芝華後,還會小聲地議論:「這個不行,這個沒有張瑜好。」 這些話像一把把尖銳的匕首,深深地刺痛了張芝華的心。她開始變得自卑和懷疑自己,漸漸地,她甚至不願意再出門,將自己封閉在家庭的小圈子裡。

隨著時間的推移,郭凱敏在娛樂圈賺了不少錢,他的內心開始萌生出新的想法 —— 轉行做導演。然而,張芝華卻對此表示強烈反對。她認為丈夫已經在演員的道路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沒有必要冒險去嘗試一個全新的領域。兩人為此爭吵不休,矛盾不斷升級。曾經甜蜜的夫妻關係,如今變得岌岌可危。

1991 年,兒子 4 歲的時候,張芝華終於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 提出離婚。她骨子裡是一個倔強的女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文靜溫柔,但她堅信 「既然不愛了,那就沒必要在一起,愛不可以將就。我可以陪你吃苦,但你不能踐踏我的自尊。」 然而,當真正簽署離婚協議書的那一刻,她的內心卻如天崩地裂一般,痛苦不堪。但事已至此,她只能選擇接受現實。

離婚後,張芝華的人生陷入了低谷。多年離開娛樂圈,她的容貌不再像以前那樣美麗動人,身材也因為生活的壓力而逐漸發福。為了養活自己和兒子,她不得不硬著頭皮復出拍戲。她四處尋找機會,將孩子暫時交給父母照顧。

可是,命運似乎對她格外殘酷。她接拍的電影總是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呈現在觀眾面前。她主演的電影《趙先生》在國外獲得了獎項,卻無法在國內上映;在電影《淮海戰役》中,她的表演十分出色,但在上映前,她的鏡頭卻被全部刪減。還有一些原本已經敲定的演出機會,也因為投資方、導演等各種問題而化為泡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無奈之下,張芝華只能選擇去 「走穴」 演出。為了那微薄的演出費,她不辭辛勞,甚至在大年三十都還在外面奔波。那寒冷的冬夜,她獨自一人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心中充滿了無奈和辛酸。她的老師張瑞芳得知她的情況後,心疼不已。老師經常邀請她去家裡做客,每次都會讓她帶上孩子,給予他們溫暖和關懷。在她離開時,老師總會塞給她一大堆東西,並鼓勵她:「老師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不要放棄演戲。」

而另一邊,郭凱敏在離婚後不久,便決定前往海南闖蕩。在那裡,他遇到了支持他拍電影的女演員劉曉春。兩人相識不久後,便迅速墜入愛河,郭凱敏很快向劉曉春求婚,兩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並在婚後不久生下了一個兒子。

幸運的是,張芝華的困境並沒有持續太久。1996 年,她憑藉主演電視劇《兒女情長》,事業開始慢慢有了起色。在這部劇中,她憑藉著自己豐富的生活閱歷和紮實的表演功底,將角色演繹得真實動人,成功地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和認可。此後,她在家庭劇中的表演愈發得心應手,無論是女兒、母親、婆婆還是保潔阿姨等各種角色,她都能演繹得入木三分,迅速將觀眾帶入角色的世界。

在事業逐漸走上正軌的同時,張芝華的感情生活也迎來了新的轉機。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比她大 15 歲的查國鈞。查國鈞是江蘇崑山人,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畫家。當時,查國鈞在美國一所大學任教。兩人初次見面,張芝華就被查國鈞的溫柔和才華所吸引。而查國鈞也曾經歷過婚姻的挫折,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對於張芝華帶著兒子的情況並不介意。相反,他和張芝華的兒子郭成相處得十分融洽,將郭成視如己出。他真誠地對張芝華說:「既然決定和你在一起,那我就愛你的全部,包括你的兒子。」 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張芝華的心,兩人很快確定了戀愛關係。

剛結婚的時候,由於查國鈞在美國工作,張芝華和他跨國分居。在沒有工作的時候,張芝華就會前往美國與丈夫團聚。兩人在各自的領域努力奮鬥,相互支持。

2011 年,電視劇《回家的誘惑》的熱播,讓張芝華再次走進了觀眾的視野。她在劇中飾演女主角林品如媽媽范丹,她將這個角色的性格特點演繹得淋漓盡致,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後,她便經常出演 「母親」 這一類型的角色,成為了觀眾心目中的 「母親專業戶」。

隨著年齡的增長,查國鈞擔心張芝華的身體受不了來回奔波,毅然辭去了美國的工作,回到上海定居。他一邊在家專心畫畫、舉辦畫展,一邊受邀擔任上海戲劇學院的研究生導師。歷經多年的分居,夫妻二人終於在上海團聚,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雖然是半路夫妻,但張芝華和查國鈞的感情卻十分深厚。他們也會像普通夫妻一樣吵架,但每次爭吵後,他們都會冷靜下來,互相溝通,感情也在一次次的磨合中變得更加牢固。查國鈞對張芝華寵愛有加,給予她足夠的理解和支持。

有一次,張芝華在香港拍攝電影時,遭遇了劇組對香港演員和內地演員的差別對待。她感到十分氣憤,立刻打電話給查國鈞,委屈地說:「我們家還有多少錢,我看看夠不夠我違約賠給劇組。」 查國鈞毫不猶豫地回答:「你要多少,我給你打過去。」 有了丈夫的支持,張芝華底氣十足,她果斷地嚮導演提出離開劇組。後來,導演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多次向她道歉,並保證不會再出現類似的情況,張芝華這才繼續留在劇組拍攝。

如今,張芝華和查國鈞已經結婚二十多年,他們的感情依然堅如磐石。兒子郭成也十分懂事孝順,和繼父查國鈞的關係親密無間,一家三口生活得幸福美滿。

而反觀郭凱敏,離婚後雖然迅速結婚生子,但由於他忙於拍戲和開公司,對小兒子的照顧和關心甚少。常年奔波在外的他,與小兒子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張。在小兒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成為了他的全部依靠,而爸爸郭凱敏則顯得十分陌生。

儘管郭凱敏早年開了自己的公司,但據說公司經營並不順利,不僅沒有取得理想的成果,反而虧損了不少錢。這些年,他雖然依然活躍在娛樂圈,但大多出演的是一些不出名電視劇的小角色。相比之下,張芝華雖然也多飾演配角,但她參與的作品大多口碑良好,如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父輩》,電視劇《心居》等。

張芝華與郭凱敏離婚已經 31 年了,回首往事,這場離婚對於張芝華來說,就像是一場脫胎換骨的蛻變。她從失敗的婚姻中勇敢地走了出來,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人生。這也讓我們明白,對於女人來說,婚姻固然重要,但絕不是生活的全部。女人應該保持經濟獨立,擁有自己的事業和追求,這樣才能在生活中擁有足夠的底氣,勇敢地面對人生的挑戰。


相关文章

  • 《掌心》:二刷才發現導演埋了多少線!這些偷聽戲把我CPU干燒了
  • 《哪吒2》:爆火,餃子卻閉關!他的「難受」,扯破了內娛的遮羞布
  • 《難哄》:桑延到死都不知,溫以凡拒絕他的原因到底有多不堪
  • 《難哄》:看懂溫以凡的過去有多不堪,才明白她為何拒絕桑延
  • 《六姊妹》:催二女兒再嫁,逼四女兒復婚,真不怪劉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