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社會中,從農村走出來的成功人士不在少數,而他們對待家鄉的方式以及家鄉人對他們的態度,往往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這不,劉強東和大衣哥的故事,就像兩顆石子投入輿論的湖泊,激起了層層漣漪。
劉強東,這位在電商領域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成功之路充滿了艱辛與奮鬥。他出生於江蘇宿遷的一個小村莊,家境貧寒,那時候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他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一路拼搏,創立了京東,成為了商業界的一顆耀眼明星。
每到過年的時候,劉強東的老家就會變得熱鬧非凡。今年 1 月 8 日,天還沒亮,村裡的人們就早早地起了床,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期待的笑容,因為他們知道,劉強東又要給大家送年貨了。只見一輛輛運鈔車緩緩駛入村子,後面跟著一輛輛裝滿貨物的卡車,車上裝滿了各種各樣的年貨,那場面,別提多壯觀了。
村民們紛紛來到村頭的廣場上,這裡已經被布置得喜氣洋洋。桌子上擺放著一本本厚厚的年貨手冊,上面詳細列著 35 種新年禮物。今年劉強東準備的年貨格外豐厚,村裡 60 歲以上的老人每人都能領到一萬元現金,老人們手捧著那厚厚的紅包,激動得雙手微微顫抖,眼睛裡閃爍著喜悅的淚花,嘴裡不停地念叨著劉強東的好。而那些曾經教過劉強東的小學老師,更是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心意,每人十萬現金。除了現金,還有家具家電等各種實用的物品,冰箱、電視、洗衣機等一應俱全。村民們拉著三輪車,一趟又一趟地往家裡搬運年貨,雖然忙碌,但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幸福和滿足。
回顧劉強東的過往,他對家鄉的貢獻可不止這些。當年他能順利上大學,全靠鄉親們的幫助。那時候,鄉親們你一元我一角地湊錢,還給他準備了 76 個雞蛋,這些在現在看來或許不算什麼,但在當時,那可是鄉親們的一片真心。劉強東一直銘記著這份恩情,在他創業有了一定成績後,就開始回報家鄉。京東剛有起色的時候,他就帶著村民們一起掙錢,給他們提供工作機會,讓很多人都有了穩定的收入。在他的帶動下,村子的經濟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曾經破舊的村莊逐漸變得繁榮起來。
再說說大衣哥朱之文,他也是從農村走出來的草根明星。他的老家在山東的一個小村莊,沒出名之前,一家人住在三間破舊的瓦房裡,生活十分艱苦。靠著一副好嗓子,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走紅了,從此商演不斷,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衣哥出名後,也想著為家鄉做些貢獻。他去城裡錄製節目時,看到別的小區都有健身器材,就自掏腰包給村裡添置了一些。村裡的路不好走,他又花錢重新修了路。然而,他的這些善舉並沒有得到村民們的認可和感激。村民們反而在背後議論紛紛,說他修的路還不夠長,還嘲諷他說大話,之前他曾說過等有錢了要修橋,可一直沒實現,村民們就拿這個來指責他。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不僅如此,大衣哥還面臨著更棘手的問題 —— 村民借錢不還。自從他出名後,家裡就經常有人來借錢。同村的人都知道他有錢了,紛紛找上門來。他們信誓旦旦地說兩個月後就還,可到了還錢的日子,卻都沒了音信。有的村民甚至直言不諱地說,他的錢多,根本不用還。這些人拿著借的錢,有的買了轎車,有的蓋起了洋樓,卻沒有一個人覺得愧疚。大衣哥在採訪中無奈地說,自己一年借出去 200 萬,可這些錢就像打了水漂一樣。
有一次,一個女子來到大衣哥家門口借錢,大衣哥實在是沒辦法再借了,就拒絕了她。沒想到,女子竟然還理直氣壯地說:「人心都是肉長的!」 這讓大衣哥感到十分委屈和無奈。他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是在做好事,為什麼卻換來這樣的結果。
同樣是草根出身,同樣為家鄉做了實事,為什麼劉強東和大衣哥的遭遇卻截然不同呢?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劉強東雖然給村裡人發福利、發錢、發年貨,但他平時並不在村裡居住,只有他的父母在村裡。這樣一來,村民們和他之間就有了一定的距離感。而大衣哥就不一樣了,他一直生活在村裡,和村民們朝夕相處。在農村,鄰里之間的關係很微妙,當一個人突然暴富,難免會引起別人的嫉妒和不滿。而且,只要大衣哥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會被人抓住把柄,進行道德綁架。
劉強東發錢的方式也很巧妙,他給村裡 60 歲以上的老人和老師發現金,這不僅讓老人們得到了實惠,也贏得了他們的尊重和感激。同時,這也給自己的公司做了宣傳,提高了自己在村裡的威望。而大衣哥只是單純地借錢給村民,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劉強東通過帶動村民就業,讓他們有了穩定的收入,從根本上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而大衣哥的村民們只知道一味地向他借錢,沒有自己努力奮鬥的意識。
從劉強東和大衣哥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幫助家鄉和回饋社會時,不僅要有一顆感恩的心,還要講究方式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雙贏,讓自己的善舉得到認可和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