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出名後,也想著為家鄉做些貢獻。他去城裡錄製節目時,看到別的小區都有健身器材,就自掏腰包給村裡添置了一些。村裡的路不好走,他又花錢重新修了路。然而,他的這些善舉並沒有得到村民們的認可和感激。村民們反而在背後議論紛紛,說他修的路還不夠長,還嘲諷他說大話,之前他曾說過等有錢了要修橋,可一直沒實現,村民們就拿這個來指責他。
不僅如此,大衣哥還面臨著更棘手的問題 —— 村民借錢不還。自從他出名後,家裡就經常有人來借錢。同村的人都知道他有錢了,紛紛找上門來。他們信誓旦旦地說兩個月後就還,可到了還錢的日子,卻都沒了音信。有的村民甚至直言不諱地說,他的錢多,根本不用還。這些人拿著借的錢,有的買了轎車,有的蓋起了洋樓,卻沒有一個人覺得愧疚。大衣哥在採訪中無奈地說,自己一年借出去 200 萬,可這些錢就像打了水漂一樣。
有一次,一個女子來到大衣哥家門口借錢,大衣哥實在是沒辦法再借了,就拒絕了她。沒想到,女子竟然還理直氣壯地說:「人心都是肉長的!」 這讓大衣哥感到十分委屈和無奈。他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是在做好事,為什麼卻換來這樣的結果。
同樣是草根出身,同樣為家鄉做了實事,為什麼劉強東和大衣哥的遭遇卻截然不同呢?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劉強東雖然給村裡人發福利、發錢、發年貨,但他平時並不在村裡居住,只有他的父母在村裡。這樣一來,村民們和他之間就有了一定的距離感。而大衣哥就不一樣了,他一直生活在村裡,和村民們朝夕相處。在農村,鄰里之間的關係很微妙,當一個人突然暴富,難免會引起別人的嫉妒和不滿。而且,只要大衣哥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會被人抓住把柄,進行道德綁架。
劉強東發錢的方式也很巧妙,他給村裡 60 歲以上的老人和老師發現金,這不僅讓老人們得到了實惠,也贏得了他們的尊重和感激。同時,這也給自己的公司做了宣傳,提高了自己在村裡的威望。而大衣哥只是單純地借錢給村民,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劉強東通過帶動村民就業,讓他們有了穩定的收入,從根本上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而大衣哥的村民們只知道一味地向他借錢,沒有自己努力奮鬥的意識。
從劉強東和大衣哥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幫助家鄉和回饋社會時,不僅要有一顆感恩的心,還要講究方式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雙贏,讓自己的善舉得到認可和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