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吃3樣,不富也平安」,大年初六恰逢立春,吃哪3樣?了解下

2025-02-03

2025年的農曆大年初六恰逢立春,這兩個節日的奇妙重合,讓古老的節氣與年俗在時光長河中撞了個滿懷。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昭示著萬物復甦的序幕拉開;而大年初六作為"馬日",既是"送窮鬼"的傳統吉日,也是商鋪開市的黃道吉辰。當迎春納福的期盼遇上開市大吉的願景,"初六吃3樣,不富也平安"的民諺便顯得格外意味深長。

一、咬春餅:一口咬住五穀豐登

立春吃春餅的習俗可追溯至唐朝,薄如蟬翼的麵餅裹著時令菜蔬,恰似將整個春天包入囊中。相傳唐太宗曾將春餅賜予群臣,餅中暗藏"春盤"九種食材,寓意"久久長春"。發展至今,春餅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成為承載農耕文明的活態符號——麵餅象徵大地,時蔬代表新生,捲起的不僅是一口鮮美,更是對風調雨順的殷殷期盼。

家常春餅的奧秘在於"三燙":燙水和面讓餅皮柔韌,燙鍋快烙鎖住麥香,燙菜入餡保留脆嫩。主婦們將麵糰揪成小劑子,每兩個劑子間抹油疊壓,擀成圓片後在鐵鍋上輕旋,待麵皮鼓起雲朵般的泡泡時迅速揭起,趁熱撕開即成兩張薄如宣紙的春餅。

二、食春菜:舌尖上的草木先知

立春三蔬中,薺菜最得古人青睞。蘇東坡曾贊其"天然之珍,雖小甘於五味",陸遊更留下"春來薺美忽忘歸"的詩句。這藏在田間地頭的報春使者,經冬雪浸潤後格外清甜。韭菜則因"剪而復生"的特性,被視為生生不息的象徵;豆芽挺拔向上的身姿,暗合著"節節高升"的吉祥寓意。

薺菜炒雞蛋堪稱春日餐桌的絕配:取新摘的薺菜,焯水後擠干切碎,與金黃的土雞蛋液溫柔相擁。熱油下鍋的瞬間,蛋液裹著薺菜在鍋中舒展,宛若綠玉綴金箔。這道菜講究"三快"——快炒保其翠色,快翻鎖住鮮香,快出鍋留住鑊氣,方能成就春日限定的至鮮滋味。

三、品驢打滾:滾出一年好彩頭

驢打滾的由來頗具市井智慧。傳說有位小販推車叫賣豆面糕時,車輪陷進雨後泥坑,沾滿黃土的糕點反而激發食客好奇,成就了這道"因禍得福"的經典小吃。外層黃豆面喻意"金粉鋪地",內里紅豆沙象徵"紅紅火火",糯米卷翻滾的姿態恰似財源滾滾而來。

製作驢打滾需掌握"三蒸"訣竅:糯米粉需經三次過篩蒸製,才能達到彈而不黏的質感;紅豆沙要細火慢熬,直至泛起琥珀光澤;黃豆面必須現炒現磨,方能保留堅果焦香。將蒸好的糯米糰擀成長方形,均勻抹上豆沙後捲成長龍,在黃豆面中翻滾數周,切段時可見斷面如樹木年輪般層疊分明。

在這個立春與初六相遇的特殊時刻,春餅的麥香、薺菜的清苦、驢打滾的甜糯,交織成獨特的味覺記憶。這些穿越時空而來的食物密碼,不僅是先民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兒女與自然對話的詩意表達。當我們用舌尖感受節氣更迭,用味蕾丈量時光流轉,或許就能讀懂那句"不富也平安"背後,那份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平凡生活的珍重。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本文由「秀廚娘」原創,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必究!】


相关文章

  • 一次成功!抹茶奧利奧大福 有顏有料超好吃!
  • 一次成功!抹茶奧利奧大福 有顏有料超好吃!
  • 鬆軟玉米餅(零添加劑)
  • 吃過最好吃的香菇菜包
  • 吃不膩的抹茶奶酥吐司,私房必備爆款
  • ㊙️不塌不裂紙杯戚風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