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是民間傳統中"玉皇大帝誕辰"的吉日,俗稱"天公生"。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玉帝被視為至高無上的天神,掌管天地萬物、人間禍福。這一天的祭祀活動自古便隆重非凡,民間有"初九大過年"之說,足見其地位之重。
傳說正月初九是玉帝巡遊人間、聽取眾生祈願的日子。古人認為,此日若能虔心敬拜、恪守習俗,便能得天神庇佑,一年順遂。
一、1要吃:紅龜粿,舌尖上的吉祥符
在閩台地區,家家戶戶初九必做紅龜粿——這種形似龜背、印著福紋的糯米糕點,被視作獻給玉帝的"人間信物"。龜在中國文化中象徵長壽吉祥,紅色代表喜慶,粿體上壓制的"壽""福"字樣則如天神的硃批,寓意將祥瑞納入人間。
製作紅龜粿頗有講究:糯米需浸泡七日,磨漿後以紅曲米染色,包裹花生、芝麻或豆沙餡,再以雕花木模壓出紋路。蒸熟後粿皮柔韌透亮,如紅玉含光。祭祀時疊成九層塔狀,取"九重天"之意,祭畢全家分食,祈願將天恩融入血脈。
二、2要做:敬天禮與傳家訓
1.祭天公:三牲五果敬蒼穹
正月初九,家家設香案於庭院,以整豬、全雞、活魚為"三牲",搭配柑橘(吉)、蘋果(平)、鳳梨(旺)、香蕉(招)、龍眼(貴)五果,寓意"三界通明,五福臨門"。供桌需鋪黃布象徵天界,點龍燭、燒金紙,主祭者行三跪九叩大禮,誦讀疏文,將家族姓名、所求心愿上達天聽。
在潮汕地區,更有"掛天燈"的獨特儀式:門前懸掛九盞紅燈,代表九霄雲外的凌霄寶殿,燈下綴流蘇,夜風中如星河垂落,既為玉帝引路,亦為家族點明前程。
2.傳家訓:以天為鑑正家風
初九亦是傳承家訓的重要時刻。老一輩會在祭天后召集全家,講述"玉帝七女下凡助董永"的孝道故事,或誦讀《朱子家訓》中"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的訓誡。孩童則需背誦族譜、學習祭文書寫,在香火繚繞間,將敬天法祖、勤儉持家的精神代代相傳。
三、忌3事:避諱中的生存智慧
1.忌污穢:天地凈,人心清
初九嚴禁傾倒污水、晾曬內衣,因玉帝至潔至凈,穢氣會衝撞天神。泉州民諺云:"初九倒髒水,財神繞道走",百姓此日甚至暫停洗衣沐浴,以全虔誠之心。
2.忌爭執:口生蓮花福自臨
"天公生,萬事興",此日若爭吵罵詈,會被視為褻瀆天聽。閩南人家常將掃帚倒置門後,取"止口舌"之意;孩童若哭鬧,長輩便以紅繩系其手腕,既安撫情緒,又暗含"紅線牽福"的祝福。
3.忌葷腥:一日齋戒積功德
部分地區有"初九食素"的講究,認為殺生會折損福報。即便供奉三牲,也多用麵塑替代,如福州"齋天"儀式中的素雞、素魚,以麥芽糖點睛,既表誠心,又合天道好生之德。
正月初九的習俗,是中國人"敬天愛人"精神的生動寫照。當現代人重新品味這些傳統,或許能觸摸到超越時空的文化基因——那是對天地的謙卑,對生命的珍重,以及對美好生活永恆的熱望。願我們以傳統為舟,載著這份質樸的祈願,駛向福旺、財旺、人更旺的新歲。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本文由「秀廚娘」原創,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