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姊妹》扮嫩風波起,年代劇選角困境何解?
近日,年代劇《六姊妹》熱播,收視率一路飆升,網絡熱度也不俗。然而,劇中50歲的梅婷、49歲的陸毅等一眾中生代演員集體「扮嫩」,飾演二十多歲的角色,卻引發了觀眾的熱議。這不是年代劇選角首次被吐槽,此前《小巷人家》也因選角問題被觀眾「抬」上熱搜。年代劇選角,為何總是這麼容易「踩雷」呢?
《六姊妹》作為一部年代劇,憑藉其獨特的題材和央視平台的廣泛覆蓋,一播出就吸引了大批中老年觀眾。收視率節節攀升,網絡熱度也緊隨其後。然而,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們的吐槽聲也愈演愈烈。主要集中在選角上,中生代演員們齊齊扮嫩,與角色年齡嚴重不符,讓人看了直喊「彆扭」。
其實,這種中生代演員「扮嫩」的現象在年代劇中並不少見。《生逢燦爛的日子》、《情深緣起》、《珠江人家》等劇都曾因選角問題被觀眾詬病。與此同時,年代劇中流量演員與角色不適配的問題也屢見不鮮。這不禁讓人疑問,年代劇的選角,為何這麼難?
背後的原因,其實並不複雜。年代劇作為一種特殊的題材,其主要受眾是中老年觀眾。然而,隨著電視台的沒落和視頻平台的崛起,年代劇也開始尋求年輕觀眾的關注。為了吸引年輕觀眾,製作方在選角時不得不考慮流量因素,於是流量演員成了年代劇中的「常客」。
然而,流量演員雖能帶來關注度,卻往往與年代劇的氣質不符。他們的表演風格、形象定位都與年代劇所需的沉穩、內斂相去甚遠。而中生代演員雖然演技精湛,但年齡卻成了他們扮嫩的「硬傷」。這種矛盾,讓年代劇的選角陷入了兩難境地。
除此之外,年代劇的時間跨度大,角色年齡層次多,也是選角難的原因之一。一部年代劇,往往要從角色小時候講到老年,時間跨度幾十年。想要完整展現主角的成長線,就需要換多版演員。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為了節省成本和保持劇集的連貫性,製作方往往會讓中生代演員早早出場,甚至直接讓他們扮嫩飾演年輕角色。
對於這種現象,網友們也是議論紛紛。有網友表示:「中生代演員雖然演技好,但扮嫩真的不合適,看了讓人出戲。」也有網友認為:「年代劇應該注重角色的年齡感和時代感,選角時應該更謹慎一些。」還有網友調侃道:「看來年代劇的選角,真的是個技術活啊!」
那麼,年代劇的選角困境,是否有解呢?其實,解決之道並不在於一味追求流量或年輕演員,而在於找到符合角色年齡和氣質的演員。製作方在選角時,應該更注重角色的需求和劇集的整體風格,而不是盲目追求熱度和關注度。
同時,對於中生代演員來說,他們也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年齡和形象限制,不要盲目接拍與自己年齡不符的角色。畢竟,演員的魅力在於塑造多樣化的角色,而不是一味追求年輕和美貌。
總之,年代劇的選角困境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製作方、演員和觀眾共同努力來解決。只有找到符合角色需求的演員,才能讓觀眾真正投入到劇情中,感受到年代劇的魅力。希望未來的年代劇,能在選角上更加謹慎和用心,為觀眾帶來更多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