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謎局:你真的了解「先進」的醫療系統嗎?
你可能會以為,小日子醫療水平那麼高,想必看病就像坐上了飛行器一樣快速且高效。畢竟這是一個科技發達、文明先進的國家啊!但讓我告訴你,現實遠比你想像的複雜——就算你生病了,想看病可能連發病的力氣都得提前預約。別以為這是開玩笑,這絕對是一個「讓你懷疑人生」的過程。
讓我們先來設個場景,假設你在東京,突然肚子痛到不行,或者覺得喉嚨像吞了刀片一樣疼痛難忍。你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去醫院讓醫生救命?別急,首先你得預約。如果沒有預約,想見醫生,可能比買到一張東京熱門餐廳的座位還難。是的,你沒聽錯,預約就像是進醫院的「黃金通行證」,沒有它,你甚至可能在門口掉頭走。
預約制度:連你最基本的權利也要排隊?
當你到了醫院門口,卻發現「前台」告訴你「沒預約不能看病」時,恐怕你會心頭一緊:這還怎麼活?更讓人絕望的是,這個預約過程並不簡單。你得打電話、發郵件,甚至是在線平台上反覆操作,最終才能和醫院建立一種「醫生-病人」的關係。而且,很多日本醫院並不接受「突擊來訪」,你得提前預約好幾天,甚至是幾周,才能在醫院的大門前站住腳。
當然,別以為你預約了就能順利就診。在日本的急診科,如果你的症狀不夠嚴重,醫生可能連看都不看你一眼。這種「優先級篩選」聽起來像極了醫院版的「VIP客戶待遇」,不過這待遇卻是你不夠嚴重就沒資格享受。就算你正在痛得幾乎要昏厥,醫生也可能冷靜地告訴你:「抱歉,您的症狀暫時還不夠危急,我們建議您再等會兒。」是不是很無奈?
急診「優先級」:不夠嚴重就得等,病情惡化是常事
你知道嗎,甚至有外國人在日本遇到極端情況,比如吐血了,急救車跑了整整一小時才找到一個醫院願意接收?這不是科幻電影里的劇情,而是日本醫療體系的真實寫照。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日本的急診系統在判斷病情時,優先考慮的是患者的生命危險程度。那些症狀較輕的病人,即使急救車呼嘯而來,醫院也可能對其避而不見。
這種冷漠的篩選標準,聽起來讓人有些毛骨悚然。你可能會問,這樣的急診系統是否應該進行改善?我覺得絕對是!畢竟,等病情惡化再治療,並不是個高效且人性化的做法。一個人在急救車上感受到的痛苦,遠遠不是醫院工作人員可以輕描淡寫的事。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